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1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6篇
劳动科学   17篇
民族学   35篇
人才学   10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24篇
综合类   205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7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张芸 《东方论坛》2016,(1):33-40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语区家乡文学(Heimatliteratur)的主题是讴歌“乡村”“土地”“田园”“家乡”“血统”等传统农业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同时对以大都市文明为代表的现代文明进行猛烈抨击,对理性主义、现代主义等思潮进行强烈质疑.家乡文学的思想倾向十分保守,甚至有一定的反智主义倾向,展现了德国社会思潮从民族主义向种族主义过渡时期的一种文学形态.在文学趣味和风格上成为纳粹第三帝国时期血统与土地文学(Blut-undBodenliteratur)的前驱.  相似文献   
12.
15岁时,尤兰达就远离家乡去美国读书了.由于学业紧张,她一心扑在学习上,倒也没有觉得怎么想家.可是,毕业以后,紧张的节奏渐渐地慢了下来.有一天,她突然发现自己想家了,她想父母、想同学,还想小时候陪着自己一起长大的家乡美食,那个一提起来就令人垂涎的煎饼果子.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对"海归"新人的婚礼上,兴化市外侨办当起了"娘家人"。新郎张永,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从事国际金融行业,曾先后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和世界银行工作。新娘刘瑾,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曾编撰《归去来兮—十四名海外学人回归的故事》一书。张永和刘瑾去年已在香港领取结婚证,由于两人工作繁忙,一直没有正式举办婚礼。这次他们两人利用三四天的假期拜访了兴化市外侨办,了解兴化的发展状况,表达他们想寻找合适机会,为家乡发展做贡献的心愿。当兴  相似文献   
14.
我的家乡在合肥,从小,我就在合肥长大,所以,我非常的喜欢合肥。说到合肥之名称的由来就不能不说到肥水。肥水源出自城西南七十华里的紫蓬山(又名李陵山),出山后分二支,一支东下经城南绕到东关,称为南淝河;一支向北,与鸡鸣山龙井的水汇合后,又分二支:一支折向东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中国民间文艺学史上存在过多种流派 ,如歌谣研究会、文学人类学派、社会—民族学派、“古史辨”派神话学、民俗学派、俗文学学派、延安学派等。作为第一个流派的歌谣研究会 ,是一个颇松散的团体和流派 ,其中持乡土研究观点的学者 ,如顾颉刚、常惠、董作宾、台静农、钟敬文、罗香林、白启明、刘经等 ,在歌谣研究会流派中占主流地位。本文以董作宾的《看见她》母题研究及其他研究为个例 ,阐明乡土研究思潮是 2 0世纪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最早的一种研究思潮 ,董作宾 (以及顾颉刚等 )在实践和理论上的成就 ,奠定了中国民间文艺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人文学科的最初的理论基础。本文从 (1)“母题”的引入和比较研究的实践 ,(2 )家乡歌谣学应时而生 ,(3)考订与考订者 ,(4)综合研究模式的尝试四个方面 ,对董作宾的民间文艺学思想遗产和历史地位作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6.
家乡民俗学,既是对以家乡生活文化传统的观察与研究为基础而形成的学术研究取向的一种事实概括,更是结合新的学术思潮,对这种取向所生发和呈现出的视角与方法的总结,换言之,家乡民俗学本身就是一种研究视角与方法。它包含着如下几个突出的特征:平等交流,相互尊重;同情理解,理性批判;朝向当下。同时,家乡民俗学又是一种立场或态度。这种态度,基于比较的视野,具有鲜明的"间性"特征。在这种"间性"比较视野下,家乡民俗学者可以结合过去的生活经验与当下的学术实践,发现并揭示历史与现实的复杂关联,进而反思民俗学以往那种"朝后看"的问题和局限,推动民俗学更多地"向前看"并朝向未来。家乡民俗学由于是在与异乡、与他者的对比当中产生的一种有关家乡、有关自我的特殊研究范畴,因此能够使研究者更好地立足于自身,在认识自己的前提之下,更清楚地认识"我"在同"他"交往过程中的位置,从而更恰当、更全面地理解"我与他"的关系,更有效地建设包含了更多"我""你""他"的、朝向未来的"我们",也即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家乡民俗学核心概念的"家乡"在涵盖范围上的伸缩性,尤其为这种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孔黎明 《民族论坛》2007,(11):19-19
<正>再次"多谢了"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一曲《多谢了》从湘西女儿宋祖英笑意盈盈的嘴边飞出多少次了,可能没人统计过,但每一次歌声中传出的真挚谢意,相信每一个听到的人都会从心底里感动。9月20日,这首情真意切的《多谢  相似文献   
18.
姚双生 《公关世界》2022,(15):82-83
本文详细介绍了在学校开展家乡文化生活调查实践活动的全过程。准备阶段包括动员激趣、小组分工、方法指导、完成预案四个步骤;实施阶段包括小组开展调查、提交阶段成果、教师反馈指导、完成物化资料四个环节;结题阶段包括小组展示汇报、量化考核评价、成果结集成册四个步骤。整个过程有序进行,真正落在实处,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乡曾经有一艘渡船,只是它已经不再用来摆渡了。我的家乡现在有许多桥,它们替代了渡船的作用,从它们身上,我看到了家乡的变化,看到了时代前进的步伐。  相似文献   
20.
<正>"在任何一个过客的眼里,这(吉首)都只是一个平庸的都市。"尤其是寻找沈从文的世界的人而言,它只是一个中转站,此外别无意义。"从湘西走出、现居广州的专栏作家龙迎春在其2002年《品读湘西走进沈从文的家乡》一书的"吉首篇"中,开栏便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