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7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14篇
管理学   291篇
劳动科学   9篇
民族学   189篇
人才学   119篇
人口学   8篇
丛书文集   754篇
理论方法论   160篇
综合类   1719篇
社会学   512篇
统计学   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81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76篇
  2015年   129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31篇
  2011年   289篇
  2010年   298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355篇
  2007年   246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性格越来越独立,年轻气盛,所以和老师发生冲突的比率就越来越高。教师想完全避免和学生发生冲突,简直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2.
《思想品德》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师生情谊》一节内容。课后教师建议每位学生给老师写一句你最想说的话,时值元旦的前一天。于是,学生在班长的组织下为老师写了自己升入初中以来最想说的话,以示新年祝贺。现在的学生语言丰富得很,他们用各式各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老师诚挚的问候和祝福。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的过程,更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中人与人的关系。它不仅改变了原有的“教师”和“学生”概念的内涵,还使教育中的权力资源得以重组,从而使师生之间的人际交往更趋于民主,实现了师生行为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4.
主体间性的研究是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新视角,本文通过主体间性交往理论对教育的解读,构建了一种超越于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的新型的交往形态,进而从主体间性教育交往的特征、途径以及落脚点三个方面,阐释了主体间性教育交往是师生关系的真正走向。  相似文献   
15.
在网络交往中,其交往媒介的表意性、交往主体的平等性、交往互动的开放性、交往管理的规范性都是不同于现实的社会交往的,其交往过程中不仅有虚拟性的一面,而且也有其真实性的一面。网络交往中的真实性对我们具有升华社会交往、促进人的社会化、丰富社会日常生活等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理性是哈贝马斯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哈贝马斯一方面对传统理性展开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又力图以交往行动为基础进行理性重建,涉及到交往行动的涵义、背景因素、在社会行动系统中的地位、语言的地位及其职能,以及“交往行动”的合理性与合理化等问题。哈贝马斯还进一步把对理性的考察放到社会实践中去,阐述了交往实践活动中的话语伦理问题。哈贝马斯的上述思想,既具有进步意义,也有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网络文化透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联网的发展催生出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它以其开放性、实时交互性和受众主导等独特优势迅速地发展起来,作用于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网民.网络文化缤纷复杂的内容和异域风格对社会转型过程中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构成挑战,是新世纪中国网络文化发展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高启与杨维桢无交往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高启生活的元末明初 ,杨维桢在东南诗坛地位崇高 ,许多人以结识他或得其赏识为荣。但高启却与他没有交往 ,原因是他们在诗学主张和生活态度上有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信息时代中 ,由于网络在查找资料上的方便与快捷 ,已经对当前高校的院系资料室形成较大的冲击 ,资料室存在的合理性因此受到质疑。然而 ,笔者认为网络可以取代的只是资料室的显性功能 ,而资料室本身所具有的隐性功能则是网络所无法替代的。本文主要以资料室的隐性功能的阐释为出发点 ,认为环境与交往是资料室隐性功能发挥的重要机制 ,进而剖析高校院系资料室隐性功能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主体间性理论是现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研究对象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对于文学主体间性的探讨可以帮助我们的文艺学研究摆脱本质主义倾向和二元论思维方式 ,从而实现方法论上的根本变革。按照这种理论 ,文艺活动就不是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者认识 ,而是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交流。其中 ,创作活动乃是艺术家与所描绘的对象、人物之间的相互交流 ,接受活动则是读者以作品为中介与作者之间的交往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