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50篇
劳动科学   5篇
民族学   21篇
人才学   7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11篇
理论方法论   43篇
综合类   575篇
社会学   205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82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112篇
  2009年   11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李秀芳 《职业时空》2014,(8):100-102
发展与普及幼儿教育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滞后。文章概括了学前教育高师生职业技能的构成要素,指出目前学前教育高师生职业技能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如何提升学前教育高师生的职业技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2.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数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数学素养这一目标的关键。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创设情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自主质疑,探究学习,是新的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教育家陶行之先生历来就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敢于提问、善于提问的能力,他提出的“质疑就是创造的源泉”的论断,就说明了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本身就是一种探索新知,进行创造思维的过程。为此,我校在实施山区农村小学阅读课“五自教学结构”的实验课题中曾大胆进行了尝试,取得了丰硕和成果。  相似文献   
24.
崔永奇 《南方论刊》2014,(3):104-105,93
本课题以学科教学评价为研究对象,以师生共同发展为原则,贯彻"人本"的理念,通过评价使师生主动寻求自我发展的方法、策略和动能。  相似文献   
25.
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更多的是强调师生之间多向的、动态的交流与沟通,师生之间的互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语文知识的传授,同时有助于学生语文知识的接受,因此,对“师生互动”的研究也成为了新时期语文课堂教育的焦点。  相似文献   
26.
中等职业教师课堂教学和一般的高中学校教学显著的区别是,中等职业教学中文化课教导在同一时间实施,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为主,培训专业的技能的中等职业优秀人才。文章简要地论述了提高职业技术中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研究。  相似文献   
27.
现行的中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仍然处在以升学为目的的僵化教学轨道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了限制。思想品德课教学要有新理念、新突破,要在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关注这一主体的主动参与,关爱学生,促进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积极的生活和学习态度,并体验现实,感悟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28.
本文以数字时代中职学校师生沟通为研究对象,从师生沟通意愿、对学生拥有智能终端的观点与用途、智能终端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智能终端对师生沟通方式的影响、智能终端对学习的影响五个部分设计调查问卷,开展调查,结果表明数字时代智能终端给师生关系带来更多正面的影响,建议加强正面引导,鼓励学生使用智能终端辅助学习。  相似文献   
29.
30.
师生交往就是师与生以语言为媒介进行全面的沟通,并从各自的生活世界出发,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及主观世界发生关联,从而达成理解的一致性。当前中小学师生关系存在师生交往机会不平等,师生交往过程内容单一、形式僵硬等现象。本文针对此问题从两方面提出了解决对策:摆脱体制控制,回归交往的互为主体性;摆脱沟通僵化的模式,回归理解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