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68篇
劳动科学   10篇
民族学   118篇
人才学   49篇
丛书文集   375篇
理论方法论   79篇
综合类   1068篇
社会学   236篇
统计学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6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81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81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56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本文运用行动舞台理论研究私人消费政策的变迁。研究表明,在改革开放前的计划者主导时代,个体"行动舞台"的实质是家长式的封闭性舞台,主要解决物质匮乏问题。由于这个时期主要是围绕计划者与生产者的关系进行,存在压制人的基本需要,不利于人的发展的问题。从1978年到90年代中期,是生产者主导时期,个体"行动舞台"开始多样化。这个时期要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关系问题,存在生产者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自90年代中期以来,社会进入消费者主导时代。个体"行动舞台"的实质是拓宽行动舞台、开发人的需要,以刺激消费、拉动经济增长。这个时期要处理消费者与生产者的关系,由于消费者决定生产者,因此存在如何确定消费者合理需要,真正满足个体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初中国现代话剧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戏曲一统天下的舞台格局,形成既相对峙又相对流的话剧—戏曲二元结构。中国话剧—戏曲的这种二元结构依然稳定如斯,它们之间的对立交流从未停止,但它们的基本形式特征却并未更改,话剧就是话剧,戏曲就是戏曲,它们在相互制约相互影响中形成强大的张力场,共同丰富和提升了中国戏剧的艺术形式和艺术水准。  相似文献   
23.
历史剧的创作是否必须严格遵循历史事实,是明清戏曲理论家的重要批评话语.由于缺乏与当今相对应的历史剧概念,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总结了照史实录、写意虚构、虚实结合等创作观念,具体地探索了历史题材剧的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之关系.  相似文献   
24.
现代传媒技术介入之前的戏曲传播是属于直接传播的方式,传受双方是处于面对面的同一时空,这种传播活动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是不可复制和不可逆转的,是唯一的。后戏台时期的戏曲传播是属于间接传播的方式,是一种大众传播。戏曲电影开启了戏曲艺术传播的新时代,为戏曲的传播和接受带来了诸多变化。时代的发展将戏曲往日娱乐霸主的地位边缘化了,戏曲电影的生存自然举步维艰。戏曲艺术的繁荣是戏曲电影振兴的基础,积极探索革新、应对市场变化是戏曲电影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25.
张大新 《中州学刊》2012,(1):196-201
当下,民族戏曲的生存传播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站在维护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高度,将戏曲遗产保护纳入传承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体系的系统工程中,强调民族戏曲启智益民、规风正俗的教育功能,发挥各级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稳固的组织机构,在固本守正的前提下实现静态保护向活态传承的跨越,建构融非遗保护、戏曲创作与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系统工程,是推动戏曲文化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6.
元明戏曲的创作是受到<周易>义理及<周易>卜筮文化影响的.在元明戏曲中,有不少对于<周易>及<周易>卜卦事象的描写.从内容上说,它是社会生活中沉淀了<周易>文化因素而在戏曲创作中的必然反映;从艺术上看,戏剧家们采撷<周易>及卜卦事象进入戏曲描写,也并非闲笔;它有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心理映带等多种作用.下面笔者从具体作品出发,对上述现象略加考论,以求教于<周易>学及戏曲学界的同仁.  相似文献   
27.
话剧与戏曲属于不同的戏剧类型,有不同的艺术规范。近代对话剧艺术规范的认识是伴随着对西方文学性演剧方式的误读及误读成分的消减同时展开的。在比戏剧这一文艺体裁概念更切实、具体的话剧和戏曲的文类层面来探讨中国现代戏剧体式的嬗变,不仅可以从理论上进一步梳理现代戏剧变革的取向,也对认识当代的戏剧发展和现代戏曲文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冯梦龙戏曲改编理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梦龙在戏曲创作和改编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通过丰富的艺术实践,明确树立了“情节可观”和“不甚奸律”两条原则,建立起较为系统的戏曲改编理论。他的戏曲改编思想论和戏曲改编艺术论的建立,为以后中国戏曲理论的逐步成熟和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9.
本文以近代文化转型为背景,结合梁启超的文学理论思想,讨论梁启超的戏曲创作特点、戏曲史意义及其对中国近代戏曲变革的影响。文章指出:梁启超在戏曲样式、戏曲题材、戏曲人物、情节与冲突、戏曲语言等各个方面,都对中国古典戏曲进行了探索和革新,这既影响和规定了本世纪初中国戏曲发展的总体风貌和基本走向,对中国戏曲变革作出了杰出贡献,也留下了值得认真总结、深入反思的理论经验和创作教训。梁启超的戏曲创作与他在文学理论、散文、诗词、小说等方面的大胆探索、卓越建树一道,构成了一座中国文学由古代走向现代的标志性高峰,这座高峰承前启后,对20世纪中国文学产生了至今犹在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0.
电视媒介在戏曲经典艺术的传承发展、创新性转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戏曲经典《桃花扇》的传播案例来看,电视媒介助推戏曲经典成为文化资源,使其从文学文本和舞台文本转化为电视媒介文本,并形成多样化的跨媒介文本形态。电视媒介不仅提供了戏曲经典再传播的媒介空间,更是以全新的媒介文化冲击、消解和融合戏曲经典,使其从精英文化、古典文化的代表朝大众文化、现代文化转向,提升了戏曲经典的文化价值。戏曲经典的电视化不应该满足于现代媒介语言的传达,而更应该倡导电视媒介美学观念的吸收,从而增强和创造戏曲经典的美学价值。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电视媒介及新媒介,扬长避短,促进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