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劳动科学 | 2篇 |
民族学 | 1篇 |
人才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73篇 |
理论方法论 | 12篇 |
综合类 | 159篇 |
社会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11篇 |
2014年 | 1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6篇 |
2011年 | 18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22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0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6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82.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422-425
借用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模拟的相关理论,将美国华裔作家谭恩美的《拯救溺水鱼》对西方文学作品《消失的地平线》的模拟做了后殖民主义理论意义上的解读,试图证明谭恩美在该小说中解构了西方传统的种族及文化优越论的抵抗式写作是其招致西方批评家及读者不解和争议的根本原因。这种讽刺性的模拟不仅是对西方传统性别话语的颠覆,更是对东西方权力关系和文化霸权的倒置。 相似文献
83.
张丽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4):71-74
希伯来神话与希伯来民族的宗教信仰密不可分。在宗教化视角的观照下,解决它,既看到了对神崇拜及罪、惩罚、拯救诸观念,也看到了人创造神话的宗教寓意,更显示了希伯来宗教的独一神教物质特征。 相似文献
84.
郭战涛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65-68
"十七年"时期,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身体观念运作的结果是充满各种生理欲望的身体被简化为"为人民服务"的物质性工具,文学作品对社会成员身体遭遇的表现和处理,突出了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成员的外部规训和社会成员的自我规训,拯救身体就此成为一种精神拯救的手段。身体拯救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信仰抵抗型、党群关怀型、民间治疗型和揭露惩罚型。 相似文献
85.
程光泉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
本文认为苏轼的思想集中体现在对人生意义的探寻上.苏轼发现了人生的无意义,并努力寻找一种灵魂的拯救,他否定了人生的终极目的,并把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变成现实人生的关心,从而使灵魂找到了内在的支撑和动力. 相似文献
86.
周国平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3):3-15
《悲剧的诞生》落脚于"艺术形而上学",即通过艺术赋予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以一种形而上的意义,从而为世界和人生作审美的辩护.希腊的典范显示,艺术具有拯救人生的伟大作用.希腊悲剧提示了一种酒神世界观(die dionysische Weltanschauung),启示我们用审美的眼光去看世界意志,把它想象为一个宇宙艺术家,体验它的永远创造的快乐.为了肯定人生,我们必须把艺术看得比真理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87.
阿库乌雾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1)
文章在全面考察彝族青年诗人阿苏越尔近年来诗歌创作历程的基础上,抓住贯穿其诗歌创作始终的“雪”意象体系,从而把握其独特的诗歌表意方式。对其诗中所展示出来的强烈而深沉的民族文化变迁忧思和纯正执著的诗歌精神作审美阐扬。 相似文献
88.
<蝇王>是戈尔丁精心打造的具有现代神话特质的、典型的原型文本,其主题一直是学界至今依然关注的焦点之一,而其原型理论之下的主题阐释亦有多种.本文通过与希腊神话和圣经的原型比对,倾向于<蝇王>的真正主旨在于探寻人性堕落的缘由,并探求人性和全人类最终的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89.
曾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9(4):57-60
等待与漂泊是文学传统中以救赎为中心的古老母题,在《圣经》中,救赎最终表现 为重返乐园。《等待戈多》围绕着这两种行为展开,但人物行为的隐喻性却突破了舞台时空 的限制,舞台上的时间连接着过去未来,空间隐约指向天堂地狱,等待和漂泊无休无止,人 们却离最初的乐园越来越远,看不到救赎的希望。 相似文献
90.
张丽娜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4):9-12
大众文化在审美维度上的博弈发生在审美异化与审美拯救之间。在与主流文化、精英文化的抗衡中,大众文化突破一元,解构二元,为人的解放和人的现代化提供了多元的审美视角;在权力话语与反权力的实践的博弈中,大众文化引领着普罗大众突破了具有着难解的清教主义情结的精英审美权力话语的藩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众审美实践;在“大众白痴”与“觉醒的酒神”的博弈中,大众文化赢得了其在主体性问题上的尊严,最终使沉醉的酒神得以觉醒,主体人格得以回归。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