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丛书文集   38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91篇
社会学   29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金陵瞭望》2009,(26):52-53
中国的先贤们在知与行还是行与知的哲学思考上有过激烈的交辩。“知”为知晓利弊。“行”为可行与不可行。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思维与行为程序的颠倒,其结果是截然不同的。知道了是非而不去做,是知而不行,做了之后才知道是非,是先行后知。  相似文献   
102.
李渔,一位四百年前才名震世的知识分子,在学术界已有汗牛充栋的研讨文章。有把他誉为东方莎士比亚的,也有把他贬为人格卑下的“无行文人”的,可谓集毁誉于一身。但是,如果能跳出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世俗的知人论世的价值尺度,以21世纪更为科学、更为人性化的价值观去评析李渔一生的功过是非,我们可能会发现,一个更真实、更丰满、更立体的李渔将展示在人们面前——那就是一个具有文人行状、文人秉性、文人风范、文人良知和文人操守的天才的李渔。  相似文献   
103.
透视"人肉搜索"现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肉搜索”最初作为基于网络互助与知识分享精神而诞生的一种新的信息搜索方式.在近年的发展中日益体现出了其道德的舆论审判和娱乐、暴力的倾向,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本文分析了“人肉搜索”的诞生、发展、应用类型与大众参与搜索的原因.并对规范“人肉搜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4.
评价的意义与普遍有效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评价的本质和根据看,评价不是认识而是感想。价值判断也不是事实判断,没有真假意义。但它并非没有任何意义。价值判断可以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来讨论是非,只不过其有效范围仅在认同这个评价标准的人之间。对私人事务的价值主张不必确立统一评价标准讨论是非,而对公共事务的价值主张则必须这么做。确立公共事务价值争端的评价标准,不是科学问题而是政治问题,应采取民主抉择的方法解决。公共事务虽多,但只要对社会终极价值来一次民主抉择就够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可能成为民主社会的终极价值,而从中分解出来的富裕、和谐、自由,就是该社会所有公共事务的终极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5.
《老年世界》2011,(2):42-42
什么是“智” “智”,传统社会的价值范畴,“五常”之一。这里的“智”,不是佛家之顿悟,也不是科学智慧,而是道德智慧,即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儒家学者认为,具备了这种道德智慧,才能成为君子。如孟子认为,“智”为“是非之心”,人只要尽心,进一步充实自己的道德智慧,就能知性,知天,继而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孔子则将智、仁、勇三者并提:“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将其视作君子的美德。  相似文献   
106.
古人云:有工夫读书谓之福,有力量济人谓之福,有学问著述谓之福,无是非到耳谓之福,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五福之中,读书列首位。金庸先生说:只要有书读,做人就幸福。贾平凹也说:浮浮  相似文献   
107.
快乐的基石     
我们总是非常忙碌,我们总是抱怨,我们总是不快乐。 我们忙着抱怨自己的工作无趣或者辛苦,抱怨老板连一点点的工资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才肯加甚至不加。我们忙着焦虑自己五年或者十年后的境况:现在这点钱怎么够买房子呢,以后怎么能养活儿女呢?我们忙着为生活而郁闷:我们不知道人生为什么会这样的无趣……就这样,  相似文献   
108.
品德不良学生是指那些经常违反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也包括后进生和部分劣迹生.如何做好品德不良学生的矫正转化工作?本文试就此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109.
赵庙祥 《江淮论坛》2010,(5):77-83,159
庄子主张"齐物"包含现实和终极旨趣:从《齐物论》对诸多矛盾现象特别是对是非的产生根源、判断标准、如何齐同和至人、圣人怎样对待是非的论析可以看出,其现实旨趣在于通过阐明"齐物"之理揭示是与非等矛盾现象的本质同一,以诱导世人从无穷无尽的是非纠葛、矛盾困扰中摆脱出来;此篇对纷扰世情、人的悲苦命运和存在结构的深刻揭示则表明,其终极旨趣在于劝导世人通过"吾丧我"证悟"齐物"或道体境界,使人的经验我回归本真我,以彻底超脱生存苦厄。  相似文献   
110.
庄子的学术贡献之一在于对"是非"的探讨和研究。庄子认为"是非"的来源在于"成心";同时,"是非之彰也,道之所以亏也",彰是非而"道"亏的原因一方面在于语言的有限性,一方面在于知识的有限性。与庄子相类,西方哲学史上柏拉图也关注到了虚假与错误的问题。近代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更是对真理和错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得出了与庄子基本相同的结论,并提出了人类避免错误的普遍原则和方法,可与庄子的"是非"观相互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