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6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3篇
管理学   179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18篇
人才学   18篇
人口学   9篇
丛书文集   405篇
理论方法论   56篇
综合类   899篇
社会学   46篇
统计学   5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4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991.
孙新波  刘博  罗能  邵煜涵 《管理学报》2013,10(5):754-760
描述了知识视角下激励协同的内涵,给出了基于四阶段生命周期理论的激励协同运作机理模型。分别从知识联盟的生命周期四阶段探讨了激励协同在各阶段的运作模式、运作内容和运作目标,并深入分析了东软飞利浦联盟在酝酿期、构建期和运行期的激励协同运作机理,以期对知识联盟激励问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992.
993.
994.
995.
明清小说在对发生于某一重要城市中的故事情节展开细致描绘时,经常会有另一重要城市的空间叙事与之对应和参照,从而形成彼此关联、相互映照的"双城叙事"现象。明清小说中多有此类"双城记",并形成了轮替演进、前后接续的序列。特择取三个阶段的六组"双城"即明代至清中期的汴梁与杭州、北京与南京、苏州与扬州,晚清的扬州与上海、上海与广州,清末民初的北京与上海为主要对象,分析"双城记"的主要意涵与表现形态,进而将之视为整体,从归类视角、文学走廊和演进机制的角度探究其形成机理,最后就文学史之演进、小说地图之建构、古今文学之嬗变、中外文学史之互鉴等方面揭示其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996.
作为创业研究的核心问题,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开发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深入,二者的转化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前沿问题,然而关于这两种类型机会间的转化研究还处于探索性阶段。已有文献多以创业者单一主体为核心,忽略了其他相关主体的作用。基于此,本研究借鉴资源基础观、利益相关者理论、组织学习等理论,构建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的转化机理模型,系统分析多主体在发现型与创造型机会开发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理论推导和对支付宝、余额宝的案例分析,提出多主体参与的发现型和创造型机会开发有助于形成机会集。本研究发现正是由于机会集的创建和拓展实现了发现型机会与创造型机会之间的转化,从而从多主体视角解释这两种类型机会间的转化机理。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从腐蚀理论和影响因素来解释了“蒸汽发生器炉管失效分析”一文中所揭示的现象,蒸汽发生器炉管减薄主要源于内表面腐蚀,炉管径向截面出现裂纹和次生裂纹,腐蚀表面有冲蚀和气蚀痕迹。介绍了蒸汽发生器炉管壁减薄机理,炉管壁在高温高压的工况下,金属与水汽接触产生汽水腐蚀,形成以氧化铁为主的腐蚀产物。炉管内液体在流动过程中地被加热,产生大量的蒸汽泡,蒸汽泡溃灭过程中造成氧化膜甚至母体金属破坏。与此同时,应力和活性阴离子对氧化膜的破坏造成孔蚀;氧的存在加剧了腐蚀作用。气蚀作用能使脱落的固体颗粒在水汽中形成固液汽三相流冲蚀作用,使材料被除去,母体金属与介质直接接触,周而复始的连续作用使管壁减薄。通过论述,以期对炉管减薄有更清晰的认识,从而对蒸汽发生器的使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知识经济时代,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竞争力核心要素的知识产权已成为高校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运用核心竞争力理论、知识产权战略理论,以“资源—能力—竞争力”为理论分析框架,在明晰高校核心竞争力知识产权属性的基础上,探究了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动高校“五学资源”软实力转化为“学科品牌优势和产业创新优势”硬实力的逻辑演进机理,旨在引领高校更有效地整合知识产权资源、提升知识产权价值,确保新常态经济下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