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劳动科学   1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18篇
社会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21.
村(居)民自治是基层群众自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础工程。新征程上,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实,要求按照全过程人民民主理念和要求深化村(居)民自治实践,尤其需要做到:一是增强干群民主意识和保障基层自治空间,激发群众民主参与的内生动力;二是完善村(居)委会选举制度,筑牢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第一链条”;三是做好民主选举“后半篇文章”,高质量打造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链;四是推动民主参与和基层治理相结合,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维护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22.
民主选举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与建设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制定的选举策略有所差异。自1948年5月中国共产党着手实施建国路线图至1953年3月新中国第一部《选举法》颁布实施期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选举策略有其独特性,较之于抗战时期民族主义话语下的选举策略,此间的选举策略已转向强调阶级话语;较之于《选举法》实施后的普选,此间的选举策略是强调实质性民主、"民主协商",排斥选举中的"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23.
姜继琴 《社区》2022,(7):12-13
近年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深学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的重要论述,紧紧困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聚焦影响城乡居民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坚持党建引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区为民、便民、安民功能,积极探索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区治理格局的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24.
建国初期土地改革运动中渗透着民主协商.要不要土改、要怎样的土改、怎样进行土改是土改的根本问题,这不仅关系到农民的切身利益,还关系到广大工商业者、知识分子、华侨、民主党派的利益.在土改进行前和土改过程中,中共就这些问题通过各种形式与各阶层人民反复进行民主协商,并最终达成共识,这不仅为顺利完成土地改革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25.
王时浩 《社区》2010,(19):13-13
“开放空间”是最近20年间开始流行的一种新型会议形式。 “逢人只说七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这是一句中国古训,意在告诫人们“防人之心不可无”。有一定社会生活经历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验:与陌生人说话,一般虚话多,实话少,常常用“正确的废话”来应付对方。而经过自由交谈或闲聊,彼此之间熟了之后,特别是共同进餐,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对对方有了一定了解后,真话实话开始多起来,有价值的内容开始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26.
武彬  杨炳珑 《社区》2013,(25):11-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但现实中人们常常看到:政府投入不少人力、物力、财力为群众办实事,有时群众还不满意,甚至存在质疑和“不买账”等现象。  相似文献   
27.
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试行村民自治为发端的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不仅推动了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进程 ,而且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和实现形式 ,对我国农村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但我们在经过大量的社会调查后发现 ,一些地方在实施村民自治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它不仅影响到当地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和农村社会稳定 ,而且还影响着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一、制约因素(一 )参政主体的素质。其一 ,传统封建意识严重影响着农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 :一是缺乏自主意识。由于在长期封建社会历史中农民被排斥在国家政治生…  相似文献   
28.
基层民主协商是马克思主义民主观的生动实践,更是基层民主实现形式的进一步丰富。协商平台相对缺乏、协商机制尚不健全、群众“协商”意识不高等是目前基层民主协商的现实困境。为此,文章提出加快推进基层民主协商平台的搭建、积极促进基层民主协商机制的完善、着力提高群众的“协商”意识并大力营造基层民主协商氛围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9.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展缓慢,导致了选举与治理绩效的脱节。民主选举具有间断性、阶段性、单一性、规范性;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全程性、灵活性、多样性。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协商制度化建设,探索协商实现形式与程序设计,培育协商主体,加快协商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发展,实现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30.
人民政协的创立及初步运行,从主体和载体两方面赋予民主协商以稳定有效的组织依托,构建起政协委员会综合性协商、政协工作组经常性协商、多方参与专题性协商、面向基层群众开放性协商的多元制度架构.围绕新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改造与阶级关系调整、国家各项事业创立和发展,人民政协形成了共识决策、认同建构、意见交流、政策输出四类协商路径.人民政协成立初期的民主协商,初步建立起国家层面民主协商的运行制度,推进协商政治广泛、多层次发展,促进协商与选举两种民主形式协同发展,形成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基本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阐释和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