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管理学   2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7篇
人才学   15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18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124篇
社会学   163篇
统计学   3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正>是不是只有当生命走到尽头,你才会对自己的过去醒悟、悔过,然后绝望地将希望寄予来生?现在有个办法,可以让你告别失败的过去,拥有获得新生的力量。你想知道吗?2012年11月20日,《沈阳晚报》报道了一条新闻:"沈阳某心理咨询中心出现了死亡体验室!"这条新闻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关注。让活人躺在棺材里,念悼词、放哀乐,这究竟是一种吸引眼球的炒作手段,还是一种严谨的心理治疗方法呢?来这里体验死亡的是哪些人?体验者背后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一场"死亡体验",真的就能让人获得重生吗?带着这些疑  相似文献   
72.
<正>都说人有前世、今生和来世,不管是不是真有,但愿望是有的。唯物主义者不相信前世、今生和来世,但我相信。我的前世也许是个和尚。在我光头之前的很多年里,脑中就有个烙印,和尚这个职业很酷,除了不能有男女之情很要命,厉害的和尚总是武功高强修行圆满、悲慈为怀普度众生,多么令人神往,让我魂牵梦萦。我的今生应该是个行者。我喜欢旅行,这是我生命中的一种快乐。每每行走天涯时,就不想回头,只想就这么继续,这种流浪式的自驾总能让我  相似文献   
73.
如果有可能,23岁的艾山江希望自己能像周杰伦一样开一场演唱会,底下是黑压压的观众。这个爱美的新疆克拉玛依小伙儿把头发留得很长,锡纸烫、离子烫……他不断尝试着最潮的发型。他喜欢穿日韩风的衣服,耳朵上还戴着一枚红色的耳钉,虽然他的耳朵只有黄豆般大小。他把自己称为"外星人"。因为一场火灾,他的上半身缩成了一团,看人时,得整个身子一起扭转过去;因脖颈和左肩有一半粘连,他的面部严重扭曲,头始终  相似文献   
74.
余华坚守以人为本体的乡土叙事。本文将以余华的乡土长篇小说《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为个案文本,通过平民生存的叙事视角、叙事内容、叙事话语三方面,分析作家余华的乡土文本如何重构了乡土文学本真的平民生存叙事。  相似文献   
75.
在《最慢的是活着》的作品中,乔叶通过对琐碎的现实生活的质朴还原,向读者展现了“我”的祖母王兰英平凡而真实的一生。更重要的是,作品对“母性”进行了有意识的言说,内蕴于作品深处的母亲原型得以在时光背后被挖掘出来,而以此为基点所延展出的对“活着”这件事的冷静观察与深刻思考则成为作品的最终指向。  相似文献   
76.
李晓 《社区》2009,(32):24-25
20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压过一个中国田园诗人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相似文献   
77.
余华《活着》对“福贵式的活着”的批判具有超出作者意识的客观意义 ,使其在读者的阅读过程中达到了价值增长的高峰。“行家话语批评”由于偏重艺术形式分析 ,容易忽视文本深层内涵而导致对文本精神价值砝码的遗忘  相似文献   
78.
阎真是我国当代文学中对现实与生存描写最有穿透力的作家之一.小说《活着之上》获得首届路遥文学奖,这既是对作家个人创作的肯定,也是对现实主义创作的肯定.《活着之上》将笔触深入到高校生活之中,塑造了聂致远、蒙天舒、赵平平等各具特点的人物形象,让人印象深刻.阎真敢于直面现实生活,用艺术之刀解剖高校教师的生存现状,体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打开了一个新的书写之门,这正是《活着之上》这部小说在题材上的价值所在;同时对于现实与理想,生存之下与活着之上的思考,对人性的书写,是其小说的意义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79.
普遍的观点认为余华的转型以《活着》为标志。但其实余华的转型要早得多,标志着这种转型的两个关键性文本是《夏季台风》和《在细雨中呼喊》,这是余华创作中的两部非常重要的作品,它们甚至是开启余华之门的两把金钥匙。其中前者是余华先锋时期"绝望与美"的集大成之作。这一部作品展示了两种确信在余华世界中的堕落。它表明余华在即将迈入"以美克服暴力"的拯救之门前抽身而去。而后者则是世界意义在余华世界里失落后,自大地上发出的第一声呼喊。这一声呼喊则直接源自于"坚韧活着"的欲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细雨中呼喊》才是余华转型后的开辟之作。  相似文献   
80.
鬼门关在神话中,是指通往地狱的大门。人们通常把鬼门关比做地势险恶、环境恶劣、危及人们生命的地方,作为恐怖、险恶、死亡的代名词。在人们的心目中,鬼门关是神话或小说中虚构的环境,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其实不然,在我国古代还真有一个叫"鬼门关"的地方,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