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59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115篇
社会学   18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现代化进程是全球资源的重新分配和战略调整过程,对于上海而言,在初步具备了参与城市竞争的资格与身份之后,上海开埠又为自身迅速获得以西方文明为主体的现代国际资源打开了通道.上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中国当代国际化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大都市,是因为在上海发展的每一关键时刻,都能吸收到当时对世界和中国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理念、智慧与精神.上海在每一重要阶段都与不同形态的轴心期智慧直接相关.始于上海开埠至1930年代确立的上海文化中心,对深入了解中国文明如何融入全球化的新轴心时代,是一个最值得关注与研究的精神文化形态.在中西、古今的矛盾与冲突中,上海成功地完成了新的精神觉醒并创造出独特的新文化形态,在充满血与火、生与死的现代深渊中探索出一条生命之路,为中国开始纳入新轴心时代的世界新文明体系充当了先锋.上海在新轴心时代的精神觉醒与新文化形态则直接开启了中国现代生活方式和现代审美趣味.海派文化精神与海派生活方式,在促进中国传统价值观念、日常生活方式与审美趣味转型上,是现代中国任何一个区域文化都无法相比的.  相似文献   
42.
上海现代小说创作群主要有通俗、现代、左翼三大类型。他们以各自的思想立场、价值取向、创作观念和艺术追求支配自己的创作,解读上海现代文化形态。因而形成上海现代小说的三种类型和对上海文化形态解读的三种版本———新旧杂陈的花花世界,华服遮盖下的丑陋躯体;世纪末的病态梦魇者,患着文明病的荒谬存在;贫富、正邪交织成的生活之网,资本竞争、阶级冲突、民族搏杀的战场。  相似文献   
43.
沈从文一直以乡下人自居,以湖南湘西乡野文化与人性个性叙写而闻名于世;同时,也创作了许多都市题材作品。沈从文的都市小说和乡土小说在文学史上都有它的价值和意义,把沈从文的小说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乡土小说和海派小说进行比较是有价值的。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出沈从文城市题材小说审美视角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44.
陈歌辛是一位优秀的音乐人,在音乐指挥、音乐创作与音乐演唱中都有很深的造诣,在音乐创作方面更是有极大的天赋。在其四十余载短暂的生命中为世人留下了无数优秀的作品,其中,流行音乐是占据重要的位置。本文从陈歌辛诸多流行歌曲中探讨其作品中的上海风格,以期获取更多其音乐创作的精髓,更好的欣赏其流行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45.
46.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长恨歌》曾轰动海内外文坛,受到世界华文文学评论家的普遍关注。在小说中,王安忆用一个巨大的意象,即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来表达她对旧、新上海的人文关照。在这样一个意象组合里,王安忆扮演了一个孤独的叙述者,在讲述上海半个世纪的风雨沧桑。  相似文献   
47.
以施蛰存、叶灵凤和徐訏为代表的海派作家,以神秘、怪诞的想象、梦幻和幻觉的超验审美方式对都市展开精神漫游.这种超验审美有着独特的审美内涵:时间意识上,它不同于进化论的直线时间观,而是历史和个体、过去与现在、他在与此在的混合体;空间观念上,挣脱了经验叙事的封闭型审美空间,无限膨胀的大宇宙观构成了它的审美领域;语码特征上,心理型、抒情型和哲理型语码是它的外在风貌;而在情感姿态上,都市批判和精神追寻则成了它对都市的体验性结论.  相似文献   
48.
该文以海派非遗的代表之一海派旗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外形风格、设计细节、化妆发型、整体配伍,以及着装观念等多个指标的比照,将旗袍与西方主流女装进行梳理比较.文中论述了海派旗袍在保持传统服饰细节和风格的同时,吸收借鉴西方主流时尚的国际化现象,并提出这种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主流的融合借鉴对非遗的当代传承与创新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9.
个人感性意识的觉醒是启蒙理性得以自由运用的前提,五四文学虽体现出感性和理性并举的时代特征,感性启蒙的说法却并不准确。二十年代的浪漫主义文学在注重个人意识与自我情感表达的同时,并没有摒弃主体的社会理想,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同五四文学的启蒙精神是一致的。海派作家对感性体验的挖掘却直接承袭自浪漫主义的自我扩张,他们将目光转向个体非理性的潜意识世界,其间所描写的感性体悟早已超越了启蒙的范畴。海派文学的身体抒写同五四启蒙精神之间发生了深刻的断裂,尽管前者对个人主义的描述中带有五四美学的痕迹,却是浪漫主义的下一个阶段,而非感性启蒙的延续。  相似文献   
50.
廖江波 《经营管理者》2012,(4X):362-362
始于民国初期的月份牌多以时装美女的形象流行于民间,女性的着装形态多以海派服饰为原型。联系时代背景管窥月份牌时装画,可以一瞥多重文化的冲突下,海派服饰的审美诉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