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0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6篇
管理学   7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255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4篇
丛书文集   1080篇
理论方法论   159篇
综合类   1876篇
社会学   75篇
统计学   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24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0篇
  2011年   271篇
  2010年   26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藏内善后章程的形成经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乾隆五十八年(1793)清政府订立藏内善后章程,再次全面地明确中国在西藏地方的主权,这件西藏地方史上的大事,是学术研究上的一项重要的课题。就此,文章依据原始史料,对章程系列的分批成立过程,试作简要的叙述,说明其创始时间、议定程序、在文本的若干重大政策问题上中枢与地方如何往复讨论,以及其最后颁布、增修的经过。对由此派生的《藏译藏同善后二十九条章程》的命名及由驻藏大臣衙门咨送的时间等也作了考证。全文条分缕析,立论谨严,堪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2.
清代台湾内山原住民地区最早的移民是前往此地贸易的商人,当时人称其为番割。他们学习原住民语言,携带盐布茶等货物与内山原住民进行贸易,并逐渐在那里定居下来,成为内山原住民地区最早的移民。部分番割在贸易活动的同时也从事土地开垦活动,有时也带原住民出山参与汉族间的械斗。作为跨越语言鸿沟,将汉族与原住民两个族群文化联结在一起的中间人,满足了内山原住民对汉族生产生活资料的需求,受到原住民的欢迎和尊重。他们在狩猎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叉点上,改变了原住民的生活,建构了一种不同于官府的汉番交往模式,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以大陆、台湾、日本已经出版的档案为基础,全面收集、分析清朝因遭风漂往台湾的琉球难民事件。文章指出,在清朝统一台湾以后的 175年间,共有 64起琉球难民因遭风漂往台湾,平均每隔两三年就有 1起。这些事件的发生与当时琉球国内的农业生产及土地制度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海潮风汛、船只航行等因素有关系,因此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征。这些琉球难民在台湾得到很好的救助,并形成一整套抚恤制度,显示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在清代处理涉外事件时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发挥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94.
一、帕玛日关帝庙概貌  1、帕玛日关帝庙的布局在拉萨布达拉宫以西,药王山以北,有一座高约20米的帕玛日山。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大将军福康安等清朝官兵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关帝庙,即帕玛日关帝庙。“由于这座小山形似磨盘,清朝驻藏官员称其为磨盘山”,①故此关帝庙又称为“磨盘山关帝庙”。磨盘山关帝庙属较为典型的汉式建筑。歇山顶上覆绿色琉璃瓦,四角飞檐排空,屋脊两端装有红陶鸱尾,主殿外东墙上镶嵌着一个意在保佑建筑安然的大石祖,庙内是汉式抬梁木结构,前墙整体为棂窗。磨盘山关帝庙占地面积约600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00余平方米,…  相似文献   
995.
清代前期耕地面积的综合考察和重新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荣 《江汉论坛》2001,(9):57-61
清代前期耕地面积问题向为学术界所关注,但至今尚无满意结果。本文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向前迈进了一步:一是确立了一套科学可信的估算基数;二是承认清代册载耕地面积的相对合理性,并考虑到对耕地增长速度有影响的正反两方面的因素,对不同时期、不同直省的增长速度进行修正;三是注重量化研究,不仅估算全国耕地面积总数,而且推算出各直省的耕地数字。  相似文献   
996.
余华 《西藏研究》2022,(5):32-40
清廷设置天全州与清溪县,进而设置雅州府。雅州府辖打箭炉厅、天全州、雅安县、清溪县、名山县、芦山县、荣经县,形成一厅一州五县的政区格局。通过清丈土地、人口统计与赋税征收,政府实现对雅州府辖州县有效管理。清军驻防川藏交通沿线,保障川藏交通线顺畅与安全,而驻军军粮供给则由雅州府辖州县承担,形成一州五县供给一厅,再由一厅供给一线的军粮供给机制,保障川藏交通沿线驻军军粮供给,保证清廷治藏方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997.
赵心愚 《中国藏学》2022,(6):59-65+214-215
《西藏纪述》是清代成书较早的西藏地方志之一,目前对其研究仍较少。是书著者张海,据其著序及书后类似跋的一段文字的简要记述,可大致了解其撰书前后的经历,并可推定此书成书时间在乾隆十四年或乾隆六年至乾隆十四年三月间。《西藏纪述》中有关西藏的记载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涉及诸多方面,并具有4个特点,使此书有关西藏的内容具有研究价值。《西藏纪述》的成书及刊印反映出在清中央政府加强对西藏地区治理及西藏与内地人员往来增多、全国地方志编纂处于高潮的历史背景下西藏地方志出现了第一个发展高潮,也反映出像张海这样具有进出西藏及在西藏任职经历的官吏对西藏的关注和对有关西藏资料的重视与搜集。  相似文献   
998.
关于清代士绅的研究要么以全国范围的整体研究为主,要么以江浙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区域研究为主,而青海作为西北边远贫瘠的民族聚居地,对该地士绅的记载见于数量很少的清代地方志等文献中。本文希望借助有限的资料来分析青海士绅的性质和特点,勾勒出清代青海士绅的概貌。此外,通过士绅参与地方事务的活动,分析其对地方社会的影响,重点反映其与地方社会的互动。  相似文献   
999.
吴志远 《中州学刊》2015,(4):120-123
清代河南手工业种类有所扩大,农民向手工业者转化的比例提高,传统农业结构有了重大变化,雇佣关系进一步发展,但家庭手工业的比例仍然很大,尚未形成大规模的专业生产。清代中期随着赋役制度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扩大。人地关系矛盾凸显,雇佣关系逐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中发展起来,打破了城乡旧有的经济结构。与江南地区相比,河南地区的棉纺业、丝织业的发达程度不够。与邻省山西地区相比,铁器等重金属加工生产的水平较低,非常依赖山西泽、潞地区的铁器输入。  相似文献   
1000.
土贡是传统时代皇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与每一个时代的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涉及经济、社会、政治制度等诸多方面的内容,颇具研究价值.总体来看,清代土贡制度,适应了中国赋税制度从实物征收转向折银征收的趋势,折征比例较前代有较大增加.从贡物的品种与数量上看,也在明代基础上有较大幅度的减少.就贡制而言,进贡物品的品质标准、数量、运送、贡期乃至检查验收等均有定制,并体现了清代统治集团对东北土产的重视.从社会生活实际来看,清中叶后吏治的败坏,致贡制流弊滋生,增加了下层人民的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