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7篇 |
免费 | 31篇 |
国内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154篇 |
劳动科学 | 11篇 |
民族学 | 108篇 |
人才学 | 43篇 |
人口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392篇 |
理论方法论 | 81篇 |
综合类 | 755篇 |
社会学 | 99篇 |
统计学 | 1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2篇 |
2022年 | 25篇 |
2021年 | 38篇 |
2020年 | 32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41篇 |
2015年 | 43篇 |
2014年 | 91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126篇 |
2010年 | 117篇 |
2009年 | 101篇 |
2008年 | 134篇 |
2007年 | 105篇 |
2006年 | 81篇 |
2005年 | 86篇 |
2004年 | 57篇 |
2003年 | 78篇 |
2002年 | 59篇 |
2001年 | 52篇 |
2000年 | 42篇 |
1999年 | 18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根据透明国际对各个时期我国腐败状况的评价,我国在改革开放初期,即1980—1985年期间,腐败状况在世界54个主要国家中排名为第27位,腐败状况还不太严重,清廉指数为5.13。但是随着经济、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腐败状况在不断地、急剧地恶化,到了1993—1996年期间,这一排名迅速下降到了第50位,清廉指数为2,43,这反映出这一段时期,由于我国处于经济、政治、社会的转型期,滋生了大量的腐败机会,使腐败得以迅速地蔓延。这一时期,我国处于“腐败迅速蔓延,严重恶化阶段”。但是,最近五年,由于党和国家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从制度建设的角度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并查处了一批具有重要社会影响意义的大案、要案,使腐败蔓延的势头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中国的腐败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相似文献
182.
183.
184.
本文以地方院校为例,针对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初期存在的问题,从队伍建设、学科管理、人才培养质量、学科基础和专业群建设、学术交流等方面对地方高校学科初期建设思路和对策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应对建议. 相似文献
185.
承德避暑山庄史建于康熙年代,又名为热河行宫,是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避暑山庄初建之时,康熙帝便为其母后建造了松鹤清越建筑群落,象征着其母长寿安康,而随着满清入主中原,汉族文化的不断传入,避暑山庄的太后寝宫也不断汉化。此外,由于清代对于宫廷音乐的重视,所以,避暑山庄的宫廷音乐在我国多民族统一的国家形成过程中,也发挥着特殊功能。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承德避暑山庄太后寝宫的建筑发展和宫廷音乐的传承问题,进一步探索其传达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6.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权使者来往的通路是很重要,而且沿途路上怎么防止对方沿途打探消息等政策。准噶尔汗国前往京城或清朝派往准噶尔汗国的使者,从清朝角度来看,基本是分为南路与北路。如今清朝派往准噶尔的所使团中报告发现的有:康熙二十一年(1682)派使噶尔丹内大臣齐他特;康熙二十八年(1689)派使噶尔丹理藩院尚书阿喇尼;雍正三年(1725)和雍正四年(1726)派使策妄阿喇布坦内阁学士众佛保;雍正十二年(1734)派使噶尔丹策零侍郎傳鼐;乾隆二年(1737)出使噶尔丹策零喀尔喀副台吉厄墨根,乾隆三年(1738)派使噶尔丹策零侍郎阿克敦。 相似文献
187.
188.
伊斯兰教西道堂是清朝末年由卓越的宗教思想家和实践大师马启西先生在经训思想启发指导下,结合中国西北穆斯林的实际情况所创建的一个伊斯兰“乌玛”宗教社团组织。其特点是利用宗教维系人心,凝聚情感,弘扬伊斯兰文化道德精神,兴办社会事业,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9.
王佩娟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2)
尤都好是我国民主革命初期妇女奋力自救的一个典型。她从要求婚姻自主、抗婚、逃婚,过自食其力的艇家生活,到加入推翻封建王朝的民主革命运动的行列并成为其中得力的一员。本文着重评述这个艺术形象的主要性格特点,以及小说的作者如何塑造这一形象,并说明这个艺术形象所具有的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90.
明清以来,中国传统地权形态的发育及其交易形式的多样化,使土地流转趋向活跃,促进了生产要素的组合和优化配置.当前,“三农”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更深层面的学理探求和历史追索就成为学术界不容回避的研究课题,众多学科和学者纷纷关注传统乡村地权,将其置于历史进程中加以重新审视.不过,学界对传统中国农村地权分配和地权交易的研究多集中于民国时期和前近代社会.近些年的研究主要针对当前我国农地制度的弊端,多集中于提出各种农地制度理论模式的预设.至于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流转和交易问题的研究却尚未有专门的探讨.令人欣喜的是,湖北社会科学院张静新著《建国初期长江中下游地区乡村地权市场探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独辟蹊径,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