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26篇
社会学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41.
关于片面实行犯是否成立的问题,中外刑法理论观点不一。绝大多数学者对其予以否定,但也有少数学者持肯定的态度。理论上,片面实行犯既符合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也不违背共同犯罪的本质,理应归属于共同犯罪。实践中,片面实行犯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为单一行为型和复合行为型两种犯罪类型。因此,对片面实行犯的研究有其存在的客观基础。只有承认片面实行犯,将其作共同犯罪处理,才能实现理论上的统一和司法中的公平。  相似文献   
142.
论片面共犯     
关于片面共犯,我国刑法总则没有明确规定,对于片面共犯是否属于共同犯罪范畴,刑法理论各持异论。本文以共同犯罪主客观相统一理论为基础,从司法实践的寒际需要和共同犯罪构成要件两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认为片面共犯是能够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3.
前提真推论对结论却是谬误──“片面真理”与“破斥两难”〔香港〕黄展骥关键词:形式逻辑,谬误学,片面真理,两难推理,论证面对问题时,我们常作出分析、推理,这就需要使用“形式逻辑”。但是,这是远不够用的,并且不时也会犯上严重的谬误。本文指出,在逻辑学里,...  相似文献   
144.
交通肇事逃逸行为是交通肇事罪中的多发现象,是一种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我国刑法却将它定位在危害性一般的犯罪范畴,法定刑和司法处理都很轻.<刑法>和<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逃逸行为"的规定,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概念上的误解和做法上的偏差,成为刑事司法与理论关注的焦点.有鉴于此,文章试图对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因逃逸致人死亡、指使逃逸致人死亡等问题进行研究,参照其他国家的做法,提出交通肇事逃逸行为应该单独立罪,并加大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145.
贪污罪共犯的问题一直是对于社会发展相当棘手的问题,尤其是不同主体的共同贪污犯罪行为的定性问题,学理界对于非特殊身份人员能否构成贪污罪共犯始终未达成统一意见。本文以我国刑法第382条第三款规定为基点,对于非特殊身份人员能否构成贪污罪共犯进行理论探讨,提出相关理论原由说明非特殊身份人员能构成贪污罪共犯。  相似文献   
146.
片面教唆是行为人实施教唆行为的一种方式,片面教唆犯符合教唆犯的构成要件。片面教唆与概然性教唆存在严格界限。  相似文献   
147.
张小菊  余华 《社科纵横》2007,22(1):140-141
当前中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过程中存在过于注重信息技术在形式上使用,探究其根源,主要由以下原因所致:人们对物质层面的技术过分强调而忽略方法层面的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的背景与现实的矛盾促使人们产生片面的技术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系统的构成因素所带来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48.
初始,间接正犯系正犯·共犯分离体系下,限制正犯概念在共犯极端从属性说处罚遗漏现象下的直白描述,仅具名称。而后,共犯限制从属性说通行,间接正犯的外延仍旧扩张,其内涵飘忽不定。刑法理论自觉从"正犯性"定义间接正犯,在犯罪事实支配理论对其内涵的阐释下,间接正犯从直指现象的名称成为内涵丰富的概念。其演变的背后反映了刑法理论的变迁——共犯从属程度从极端从属性说到限制从属性说;正犯·共犯区分基准从形式客观说到犯罪事实支配说;共犯处罚根据从责任共犯论到因果共犯论;刑法理论从形式观转向实质观。纵然包括间接正犯概念在内的刑法理论转向实质性,但其形式性无法亦不应被湮没,刑法理论必须承认并安置必要的实质性元素,以寻求二者平衡,并维系自身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9.
未遂教唆可罚性理论新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遂教唆可罚性是一个反映刑法学根本观点对立的问题。现在,德日刑法学都是在共犯处罚根据论上讨论,而且都走向不可罚说结论,德国还出现逐步扩大未遂教唆不可罚领域的新动向。与此相反,我国刑法学却走向可罚说,导致教唆犯处罚范围过于扩大。究其原因在于刑法学没有建立在科学研究方法之上。因此,有必要在共犯处罚根据论上重新思考这个问题。站在修正引起说立场上,可以得出不可罚说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0.
贾凌 《学术探索》2003,(9):53-56
本文对大陆法系共犯与刑事责任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各国刑法对共犯构成以及刑事责任的规定都有一定的社会适应性。不过,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借鉴国外的立法内容,对于完善中国刑法而言仍然是必要的。首先,有必要在刑法总则中对身份问题以及共犯与身份的关系问题作出全面规定。其次,有必要对刑法分则和司法解释涉及身份犯的共犯问题的有关内容认真加以研究,从法理与实践两方面探究其利弊得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