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7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38篇
社会学   20篇
统计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王乃伟 《老友》2011,(6):23-23
3岁的孙子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讲了当年下放做知青第一次赶着牛车去城里给生产队拉氨水的事情。听着听着,孙子生气了,哭着向他奶奶告状:"那么好玩的事,爷爷为什么不带我去?"我笑得差点没喘上气来。下乡那年,我19岁。一天,队长安排我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去县城化肥厂把5坛氨水拉回来。队长特意给我安排了一辆小牛车,可我不会赶车啊!队长拍着我的肩膀说:"这简单,左‘嘹嘹’,右‘啦啦’,‘驾’就是走,‘吁’就是停,再说给你挑一头最听话的老牛,保险没问题。"我知道,这是"美差",别人捞不着去,这是领导对我的关照。但对我来说,却不轻松啊。饲养室大爷给我把车套好,把氨水坛子绑牢,又放上半袋子草料,我就上路了。  相似文献   
42.
王琦 《今日辽宁》2014,(10):77-79
旧历三月,正是“榆荚深村里,春风为我来”的好时节。一群对古榆有兴趣的发小儿,相约踏青赏榆。写过几株古树之后,只要见了树就会辨认树种,揣摩树龄,有的树种转头就忘记了名字,只有榆,从不会认错。榆在我少年的记忆里铺就过特别的温涸。认识榆树的时候我刚满14岁。1969年冬天。父亲带全家走“无七道路”到了本溪市本溪县的草河掌。从收留我们全家8口人的吴奶奶家搬到生产队仓库,就意味着粮、水、柴要我们自己解决。  相似文献   
43.
狄马 《社区》2013,(11):30-30
在我五六岁的时候.有一次去外婆家.见天亮以后外婆为我们煮饭,觉得很奇怪,就问道:你们怎么在白天吃饭啊?外婆也觉得很奇怪.反问:你们吃饭不在白天,难道在黑夜啊?我说:我们一天两顿都在黑夜。外婆一听这话,就扑簌簌掉下泪来,哀叹说:你看这世道!把娃娃都搞得分不清晨昏了。她说的“分不清晨昏”,指的是我们那时的生活状态。父母天不亮就到生产队的梯田或坝梁上挖土,一直要干到半夜才能回来。我们这些孩子就只能跟着大人的作息,凌晨四五点吃一顿饭,半夜里再吃一顿。时间长了就以为凡是饭都要在黑夜吃,白天吃反而很奇怪。  相似文献   
44.
分析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 ,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和剩余索取权的内在化 ,诱致了生产队制度向家庭责任制的制度变迁 ;二、农村生产的规模经济诱致家庭责任制向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变迁 ;三、农村目前的产权制度仍是一种不完备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5.
30多年前,他因家贫,学习成绩优秀却不得不弃学回家,帮助生产队上山扛木材,挣每天4.5工分的报酬,用于补贴家用,照顾多病的母亲和老奶奶。但他并没有埋怨,而是用山里人的坚韧和他的勤奋、睿智,在心中做起了带领山区村民共同脱贫致富的梦:30多年后,当他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接待各地来访、“取经”的农民朋友,不厌其烦地介绍着各种果木产品如何种植、如何营销……此时的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身上的光环,正如窗外照在大山上的阳光般多彩!  相似文献   
46.
那是我九岁时发生的一件事。那时,人们很穷,尤其我家,更是穷得要命。当时,我们一家六口人,父母和我们兄妹四个,算得人多劳力少的人家。父母整日不分白天黑夜地在生产队累死累活地干,可无论怎么努力,怎么挣,也不够吃,家里的境况很糟,简直要揭不开锅了。  相似文献   
47.
风吹麦浪     
正新春伊始,随着李健清新欢快的《风吹麦浪》,自己驱车北上咸阳原登高览胜,透过阳光下青青的麦苗,仿佛看到了数月后金黄色的原野上,麦浪滚滚、一派丰收在望的喜人景象。想起了上小学时下乡帮生产队拾麦穗的情景;想起了带着孩子在麦间小道穿梭的情景;想起了与统计同仁一起在麦田里开展粮食测产的情景;想起了刚出锅冒着热气的面条、馒头那沁人的麦香......关中一带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发源地,自古便是粮仓,盛产小麦。从每年的5月末到6月中下旬自东向西开镰收割,收获前期农民最担心的就是刮风下雨,影  相似文献   
48.
<正>夜色苍茫以后,敬老院里就静悄悄的了。敬老院不像普通人家,既没有大人的繁忙,也没有孩子的吵闹;敬老院也不同于生产队的办公室,既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也没有会计人员清脆的算盘声。老人们爱清静,他们吃过晚饭,弄好了鸡鸭和猪羊,就开始坐在天井里打盹;也有回到自己房子里去的,那多半是倦意来了,连  相似文献   
49.
沈良懿 《老友》2010,(2):26-26
回想少年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盏油灯和两盒火柴的往事了。9岁那年,我要上小学读二年级,但开学时正适逢生产队的牛分给小孩喂养,父亲把一条老水牛的缰绳  相似文献   
50.
大连普兰店市城子坦镇温家村姜屯温广贵养貂20年,年平均收入14万余元。今年60岁的温广贵,80年11月承包了经营不善的生产队貂场。他认真研究养貂技术,第二年4月,120只母种貂产仔636只,成活率百分之百,8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