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3岁的孙子缠着我给他讲故事,我讲了当年下放做知青第一次赶着牛车去城里给生产队拉氨水的事情。听着听着,孙子生气了,哭着向他奶奶告状:"那么好玩的事,爷爷为什么不带我去?"我笑得差点没喘上气来。下乡那年,我19岁。一天,队长安排我执行一项特殊任务:去县城化肥厂把5坛氨水拉回来。队长特意给我安排了一辆小牛车,可我不会赶车啊!队长拍着我的肩膀说:"这简单,左‘嘹嘹’,右‘啦啦’,‘驾’就是走,‘吁’就是停,再说给你挑一头最听话的老牛,保险没问题。"我知道,这是"美差",别人捞不着去,这是领导对我的关照。但对我来说,却不轻松啊。饲养室大爷给我把车套好,把氨水坛子绑牢,又放上半袋子草料,我就上路了。 相似文献
42.
旧历三月,正是“榆荚深村里,春风为我来”的好时节。一群对古榆有兴趣的发小儿,相约踏青赏榆。写过几株古树之后,只要见了树就会辨认树种,揣摩树龄,有的树种转头就忘记了名字,只有榆,从不会认错。榆在我少年的记忆里铺就过特别的温涸。认识榆树的时候我刚满14岁。1969年冬天。父亲带全家走“无七道路”到了本溪市本溪县的草河掌。从收留我们全家8口人的吴奶奶家搬到生产队仓库,就意味着粮、水、柴要我们自己解决。 相似文献
43.
44.
分析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变迁 ,得出以下结论 :一、农村产权制度的明晰化和剩余索取权的内在化 ,诱致了生产队制度向家庭责任制的制度变迁 ;二、农村生产的规模经济诱致家庭责任制向规模化经营的制度变迁 ;三、农村目前的产权制度仍是一种不完备的产权制度。 相似文献
45.
30多年前,他因家贫,学习成绩优秀却不得不弃学回家,帮助生产队上山扛木材,挣每天4.5工分的报酬,用于补贴家用,照顾多病的母亲和老奶奶。但他并没有埋怨,而是用山里人的坚韧和他的勤奋、睿智,在心中做起了带领山区村民共同脱贫致富的梦:30多年后,当他坐在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接待各地来访、“取经”的农民朋友,不厌其烦地介绍着各种果木产品如何种植、如何营销……此时的他,已是远近闻名的农民企业家,身上的光环,正如窗外照在大山上的阳光般多彩! 相似文献
46.
47.
48.
胡青坡 《爱情·婚姻·家庭(生活纪实)》2011,(9):44-46
<正>夜色苍茫以后,敬老院里就静悄悄的了。敬老院不像普通人家,既没有大人的繁忙,也没有孩子的吵闹;敬老院也不同于生产队的办公室,既没有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也没有会计人员清脆的算盘声。老人们爱清静,他们吃过晚饭,弄好了鸡鸭和猪羊,就开始坐在天井里打盹;也有回到自己房子里去的,那多半是倦意来了,连 相似文献
49.
回想少年时,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盏油灯和两盒火柴的往事了。9岁那年,我要上小学读二年级,但开学时正适逢生产队的牛分给小孩喂养,父亲把一条老水牛的缰绳 相似文献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