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1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7篇
管理学   418篇
劳动科学   26篇
民族学   97篇
人才学   183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633篇
理论方法论   158篇
综合类   1869篇
社会学   560篇
统计学   3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84篇
  2013年   209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68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283篇
  2008年   414篇
  2007年   263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192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220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贞浩 《职业》2014,(31):40-40
宋襄公,春秋时期宋国国君。这位饱受贬低的历史人物,几乎成为“迂腐”的代名词。他的迂腐,主要由两个历史事件构成。 其一,以卵击石。 公元前643年,春秋时期的霸主齐桓公去世。齐桓公生前担心自己死后,六个儿子争夺王位自相残杀,就将继承人公子昭托付给了讲情重义的宋襄公,希望他在危急时刻主持公道。  相似文献   
122.
1997年,陈村的小说《鲜花和》出版,这是他迄今最后一部长篇小说,同年,他拨号上网; 2001年,他声言网络文学最好的时期已经过去了,短短的帖子引起轩然大波;2004年,他担任99网上书城的艺术总监,此前还曾是“榕树下”网站的艺术总监……作为屈指可数的在网络上游走的传统作家,有人说他江郎才尽方自甘混迹网络江湖; 有人说他折射了传统作家在网络时代的“存在与虚无”。陈村,一个异数,一种潜行。网络文学的“赤子之心”流失了,网络和作家的较量或许才真正展开。一个鼠标将把传统引向何方? 2005年秋天的一个下午,陈村点燃一支烟,道:“将来所有作家都会是网络作家……”  相似文献   
123.
孟子谈职业精神——战国是个竞争的时代,各大诸侯国提供了许多具有竞争色彩的岗位,只要做得出色,匹夫也可以当将军卿相,诸如苏秦、张仪,再如吴起、孙膑.岗位主要是为这些能开疆拓土、纵横诸国的人士准备的,而孟子这类讲究仁义的学者型人物,在各国间不是很受待见,职场有较大的局限性.那么,这类看上去不那么着急用的人才,是怎样看待职场的呢?  相似文献   
124.
仪式研究是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人类学诞生起就一直方兴未艾,弗雷泽、杜尔干、马林诺夫斯基、拉德克利夫·布朗、格尔兹、利奇等都是仪式研究的大家。在国际人类学界,若要说到仪式研究的学者,维多克·特纳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仍然是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仪式的研究,异军突起、独树一帜且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25.
雅克-路易·大卫(Jaccues-Louis David 1748-1825),法国画家,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师从美术学院院士维恩,大卫  相似文献   
126.
《海狼》的女性人物与杰克·伦敦的性别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杰克·伦敦长篇小说<海浪>中唯一女性人物的分析,揭示作家的人物设计意图在写作过程、故事发展中逐渐被自己修正改变,最终将一个希望歌颂的"新女性"形象送进了传统社会角色的老套中.文章将小说置入女权主义运动第一次浪潮的历史语境中,讨论这种意图与结果的不一致性所反映的当时知识分子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矛盾心态.  相似文献   
127.
萨特伦理叙事中的"审美距离"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萨特早期的自由主义伦理叙事中,他强调叙述者要与作品中的人物保持一定距离.这形成了他的"审美距离"理论.本文从"叙事距离"和"情感距离"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理论:在叙事距离上,萨特指出叙述者要与作品人物保持稳定、一致的距离;在情感距离上,叙述者要对人物情感立场保持静观态度,采取一种不置可否的道德悬置立场.萨特的"审美距离"理论,对后来经典叙事学的研究有所启发.同时,对其作品中道德悬置之后的情感立场缺失,也有不少争论.  相似文献   
128.
宋丽亚  高希中 《兰州学刊》2008,(7):148-151,202
历史人物评价的逻辑前提,一般不是直接从评价者的评价话语表现出来,但却构成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层前提预设。历史人物评价问题之所以是史学研究中最具争议、最富挑战性内容之一,历史人物评价标准之所以人言人殊,莫衷一是,就与这种逻辑前提密切相关。这主要表现为:在本体层面,在如何看待人类历史?在史学本身层面,如何看待历史的主观性,科学性及史学是否能避免道德价值判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9.
<六祖坛经>(以下简称<坛经>)作为中国第一部佛教徒自造的佛经,对后世影响之大,已超越了禅宗的范围,超越了佛教的范围.而且.它在语言方面也与它以前的经文不同.它不仅充满了中国式的机智与幽默,又具有浓厚的哲学韵味和文学韵味,特别是在人物对话的描写方面,犹见功夫,实在值得一谈再谈.  相似文献   
130.
一 从现在向古代追溯,中国人对孔子的评价大致经历过六个时期.董仲舒之前,是平等差胜期.所谓平等,即儒学尚未独尊,孔子与其他九流十家代表人物基本处于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