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羽毛 《东西南北》2008,(7):45-45
勇敢的冒险不如另辟蹊径。祢衡可说是历史上第一"愤青"。因为是三国名士,"天文地理,无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所以恃才傲物,狂放不羁,见到不如他的,不真诚的,不恭敬的,谁都敢骂。经孔融推荐,他被曹操派唤。祢衡昂首而入,施了礼,曹操却不赐座。他又愤怒了,故意仰天长叹:"天地虽大,却没什么能人!"曹操问:  相似文献   
12.
(一)尽管早在1929年,来自田纳西州的南方女小说家伊芙林·斯各特(Evelyn Scott)对《喧哗与骚动》的评论被本·沃森认为是对福克纳的“第一次认真评价”,但那却是为了招徕顾客,由出版社策划的商业行为。①对福克纳的认真研究大致始于1931年。由于《圣殿》中的暴力和恐怖,193  相似文献   
13.
知音》是《文心雕龙》研究文学鉴赏的专篇 ,作者在总结文学鉴赏规律 ,阐述文学批评原则 ,介绍文学审美方法的同时 ,特别强调见“异” ,即深识鉴奥 ,把握作家的独创精神 ,发掘作品独特的审美意义。这对于进入读图时代的我们开展文学审美活动 ,克服现代社会的弊端 ,抵制贫乏与平庸 ,远离轻浮与虚无 ,完善自我 ,美化人生 ,重建人类文明 ,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改革开放已三十余年,社会全面高速的发展,其中"艺术学习热"、"钢琴热"已到达了白热化的程度,为了适应需求,众多社会力量开办的艺术培训学校纷纷走近百姓的生活,为越来越多向往艺术熏陶的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与实惠的同时也暴露出一系列问题。知音音乐艺术专修学校就是其中一家有着十余年历史的机构,它的产生与发展正是无数同类机构的一个缩影,本文正是以"知音"为典型对我国当代的这种社会现象进行阐述、分析与规划。  相似文献   
15.
孙彦 《船山学刊》2004,(1):143-145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弦乐器之一,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至于汉魏六朝琴不仅作为八音之一参与各种雅乐,而且作为一种独奏性乐器更为士大夫阶层所广泛接受.唐宋以来,琴与棋、书、画并为文人雅好之一种,深深地渗透在文人士大夫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6.
17.
三、清静啸孤鸿寂寞待知音——于大背景下评价薛凤祚 (一)见于史书中的薛凤祚 阮元(公元1764—1849年)是清朝后期的一位重要学者,他在文献史料、地理、人文和天文历算史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阮元独力编著的《畴人传》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科学家为主的传记,在中国科学史和人文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清儒学案》卷一百二十一《仪征学案上》总结其治学旨要:“论学宗旨在实事求是,自经史、小学、历算、舆地、金石、辞章,巨细无所不包,尤以发明大义为主。”所著《畴人传》“为考古者所重”。因而他对时人的评价有更大的信用程度。  相似文献   
18.
古屋昭弘通过作者的生活年代,推断泉腔韵图《拍掌知音》成书不会晚于1700年。然而《拍掌知音》存在"赵"字收入"娄"韵的现象,洪惟仁将此现象解读为《拍掌知音》晚于《汇音妙悟》(成书于1800年)的表象。文章通过考察泉州地区"赵"字的读音情况,认为"赵"字收入"娄"韵并不影响《拍掌知音》的成书年代。  相似文献   
19.
谷崎润一郎在《春琴抄》中以三弦琴为主线,刻画出主仆兼师徒关系的春琴和佐助内心世界,委婉含蓄地勾画出具有古典美、传统美的艺术境界。女主人公春琴克服失明、毁容等人生种种艰辛,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攀登音乐艺术高峰;其徒弟,也是她的崇拜者佐助勤奋努力,坚定不移,最终不惜失去自己的双眼完全彻底地理解和领悟了师傅毕生追求的艺术真谛。两者完美地构筑起了古典文学中描绘的“高山流水”“知音”的美好意境,体现了作者探索回归日本古典美、传统美的文艺复古美学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20.
唐代音乐发达,乐工作为宫廷音乐组织、编排、演奏的主体,在唐代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唐代小说中的乐工不仅具有高超的艺术造诣和艺术修养,而且表现了高尚的艺德和人格品质。在中晚唐战乱频仍、山河日下的社会背景下,他们流落各地,穷困潦倒,往往与一些同样失意的诗人邂逅,共同出现在小说视野中。此时乐工就具有了符号象征意义,与失意诗人及其诗作一起生成作品文本的情感特质知音情结和黍离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