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9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重点从心理分析的角度考察了“知音”情结的形成与表现形式。论证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因修身与治平的深层断裂而引发的存在性焦虑,指出在文学中这种焦虑以回乡,觅友,隐遁成仙等母题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02.
观点一:"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品语言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师备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也是语文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在咬文嚼字中揣摩作者,在品词析句中走近作者,在推敲把玩中感悟作者。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特别是对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的选用更为后人津津乐道。于是乎读《泊船瓜洲》想到的就是"绿"  相似文献   
103.
聂作平 《领导文萃》2008,(11):104-107
赵佶有一幅著名的作品,题为《听琴图》,画面上有三个人物,那个端坐在古松树下,十分投入地弹琴者为赵佶本人,两侧毕恭毕敬聆听的则是赵佶一生中最信赖的两位权臣,穿红衣的(图右坐者)为蔡京,穿青衣的(图左坐者)为童贯。在这幅图上,还有蔡京题的一首诗。君臣如此相得,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可是,这种相得却并不是出于对国家的共同责任。  相似文献   
104.
"命题"是古代文论的重要构成形式。《知音》篇作为《文心雕龙》关于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专论,刘勰在文中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理论命题。这些命题从形式类型上看,主要有四种构成形式;从理论内涵上看,各有不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刘勰文学欣赏、批评论的基本内容;从价值意义上看,这些理论命题在今天仍然具有切实的应用价值和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对于《文心雕龙·知音》篇的理论性质的界定,不同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观点,有认为是批评论,有认为是鉴赏论,也有认为是批评鉴赏论。然而,当借鉴西方的接受美学的理论来反观这一篇的时候,会发现其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有价值的接受美学的理论,同时,刘勰也提出了许多有独创性的不同于西方理论的接受美学的观点。本文通过对《知音》篇的理论内涵的描述和分析,从以下五个方面:审美接受主体的条件、审美接受主体的趣味差异、审美接受的本性和方法、审美接受与审美创作的互动性、审美接受的价值,展示了中国古代的接受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6.
刘勰的《文心雕龙·知音》重点讨论的是如何正确鉴赏文学作品的问题。然而他对于文学鉴赏问题的论述,客观上也反映了他对文学创作的认识与要求:文学作品俨然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体,创作必须蕴含创作主体的性情和心灵,作品在外部风貌上要达到"文"与"质"的统一,同时在作品内容上也要体现出"文"与"情"的统一和"文"与"心"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