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70篇
  免费   252篇
  国内免费   103篇
管理学   2033篇
劳动科学   84篇
民族学   219篇
人才学   980篇
人口学   10篇
丛书文集   1434篇
理论方法论   1010篇
综合类   7983篇
社会学   3324篇
统计学   148篇
  2024年   236篇
  2023年   811篇
  2022年   684篇
  2021年   765篇
  2020年   353篇
  2019年   431篇
  2018年   122篇
  2017年   335篇
  2016年   460篇
  2015年   554篇
  2014年   1102篇
  2013年   1030篇
  2012年   1162篇
  2011年   1394篇
  2010年   1118篇
  2009年   1301篇
  2008年   1272篇
  2007年   832篇
  2006年   658篇
  2005年   582篇
  2004年   428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286篇
  2000年   210篇
  1999年   124篇
  1998年   8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本文针对现行小学五年制音乐专业的课程设置所存在的不合理性,提出改革的设想,使之更趋完善、合理。本文所提出的改革设想包括:定位于教师的方针,加强实践课、能力课、学科综合课的开设。  相似文献   
102.
中美MBA教育的对比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中美工商管理硕士教育在课程设置、师资建设以及学生选择等方面的比较分析 ,指出了中国目前MBA教育的不足 ,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以提高我国目前MBA教育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3.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综合素质培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文中提出在高校开设学习训练课是系统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 ,并就在高校开设学习训练课的必要性、课程内容安排、教学目标、课程建设等方面谈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4.
肇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当代西方课程社会学研究,在80年代以后尽管有衰退之势,但还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课程改革及课程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微观层面与宏观层面的研究得以双向深入开展;研究的阵容、地域、规模以及内容都有所发展;课程社会学研究上的"制度性区分"正在得到弥合.  相似文献   
105.
根据研究生培养的新形势,提出了课程设置的方向,认为课程设置要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要有利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有利于国际交流,并对今后的课程改革方案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6.
校本课程开发:理念与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本课程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盛行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一种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本文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条件和需要关注与重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个基于我国学校教育实际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对《建筑结构》这一传统课程进行了剖析,提出了一些改革思路,特别对教学手段和方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8.
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和声学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专业骨干课程,也是其他技法理论课程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和声学、技法理论课、作曲专业课与音乐创作之间相互渗透、相互支持,并且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其中,音乐创作贯穿于和声的教学之中,和声渗透在音乐创作教学的始终。分析、研究普通高校和声教学与音乐创作实践的模式,对音乐专业建设与发展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9.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步步深入,人们对新课程的研究越来越深,实践越来越丰富,在为改革取得的巨大成果激动之余,对照新课程的新理念,冷静思考一些课堂现象,也暴露出一些值得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0.
女性课程体系设置应以满足女大学生战略性社会性别需要为准则,培养其具有清醒的性别意识、坚定的"四自"精神、强健的立足社会的能力以及改造腐朽社会性别制度和性别文化的坚强意志.女性课程体系的设置应从宏观策略、微观环境和课程自身建设三方面来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