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7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化元典之一,在我国古代文化史、思想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丁鼎教授的《礼记解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出版)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组织编写的"国学经典解读系列教材"中的一种,在  相似文献   
112.
郭店简与上博简的发现与研究使《礼记》有关篇章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我们认为《礼记》一些有关思想方面的重要篇章成书于战国中前期的儒家七十子及后学之手,他们在战国时代社会环境的要求之下,继承与发展了孔子儒学。  相似文献   
113.
陈丛兰 《社科纵横》2004,19(6):110-111
作为中华文明史中的元典性著作 ,《礼记》所包含的婚姻伦理思想是二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婚姻观的渊源与核心价值。本文拟从婚姻伦理原则的角度对《礼记》婚姻伦理观进行理论阐述  相似文献   
114.
礼记》为古代易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它在古代易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可从《礼记》对引《易》学风的推动 ,《礼记》以易学论证儒学 ,《礼记》把《易》拉入儒经之序三个方面得到论证。  相似文献   
115.
陈丛兰 《兰州学刊》2006,(9):29-32,2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元典性著作,《礼记》中包含着丰富的婚姻伦理思想。它所记载的婚姻制度,不但详细而生动地反映了先秦时期贵族们的婚姻家庭生活,而且为后世封建婚姻制度提供了一个初始的思想理论框架。本文主要阐述的是形成它的“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婚姻理念的深厚哲学基础,即儒家主流的性善论和“天人合一”的形而上社会伦理建构方式。  相似文献   
116.
中华国家、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的称誉。一脉相袭的礼文化传统,构成了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本特征。在庞大的中华古礼体系中,存在着一个高于一切、贯穿始终的总则,这个总则有三大核心内容:一曰祀天,二曰祭祖,三曰尊王。这就是《大戴礼记》中所说的"礼三本"。其中,祀天、祭祖为手段,尊王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7.
对清华简《尹诰》提出五项质疑:(一)与传世本《礼记·缁衣》所引《尹诰》文义不合太甚;(二)称呼混乱;(三)叙事内容与《尚书·汤誓》互相冲突;(四)"金玉"连用不应出于夏商之际;(五)与传世文献多有雷同,且夹杂后世语言。  相似文献   
118.
读《孔子家语》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朝明 《文史哲》2006,(4):43-51
《孔子家语》是研究孔子与早期儒学的宝贵材料,但由于长期以来该书“伪书”说的影响,人们对其价值仍然心存疑虑。其实,该书与包括《礼记》、《大戴礼记》在内的传世文献以及新出土文献都有相同或相通之处,细心将《家语》与之比较,不难发现它的确应该是孔子弟子记录的汇编,其基本的、主要的内容还应当是原始面貌的保留。  相似文献   
119.
礼乐文化的天道本原以及天道本身的审美化特质决定了以《礼记》为核心文本所建构的先秦儒家礼乐美学必然具有一种形而上的思想维度和超越性的精神内涵。按照中国哲学体用不二的显证方式,礼乐乃是一套交通天人、兼摄圣俗的价值系统和行动规范,而礼乐此种功能的践行机制在于一种可以“上下其说”的情感。情感不仅是人间礼乐的发生原理和功能依据,它更指涉、含蕴形而上维度而与性和天道紧密相联,在此意义上,情感因能同时涵盖形上、形下之域而成为主体在礼乐世界中接连天人的精神通路,故正确理解情感在礼乐文化叙事中的思想属性和价值特质成为把握礼乐美学形而上精神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0.
礼记》所含哲学观念庞杂。其中,包含有泛灵论或多神论思想、道家、杂家、天人合一,以及维护秩序为目的的伦理思想、宗教思想、实践观、辩证法与机械论、循环论共存等等。其哲理观念成分丰富。但是,哲学思想不成熟、不成系统,因而具有不少自相矛盾的地方。目前,尚未有关于《礼记》的哲学论文发表。本文特提出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