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从《礼记》与郭店简的比较看,传说中的《子思子》一书既有子思记述孔子的言论,也有子思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挥。《礼记》收入七十子的著作时,作了适应时代的删削,但仍是进一步研究孔门思想的宝贵资料。郭店简与《礼记》在思想内容上的某些接近,说明它虽不必被称为《礼记》,但却提醒我们重新审视关于《礼记》的置疑。  相似文献   
182.
在《礼记》关于儒家伦理关系谱系的论述中,儒家的身份一直比较模糊,现实理想的角色是君子,想象的角色是圣人,实际操作中儒家却不得不进行一种和现实政治与伦理境域密切联系的角色选择。这种选择使儒家陷入了身份的焦虑之中。儒家不得不在道德理想和现世伦理间奔突冲撞,承受其内心的情感焦虑。儒家在现实的政治伦理话语体系中的中间人角色,使其在政治伦理实践过程中因身份缺失所导致的内在焦虑是难以实际消除的。  相似文献   
183.
薛小林 《中国民族》2023,(10):53-57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是中华文化之心,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精神支撑。夏商时代国家产生,文明肇兴,自此,“礼”在政治权力的运作以及日常生活秩序的维系中,逐渐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也正是经由礼治,中国社会才逐步走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圣人孔子就将对美好社会的向往、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寄寓在这个“礼”字当中。他向学生传“礼”,通过孔门后学著述、传承,最终形成了典籍《礼记》。“物格而后知至”“致广大而尽精微”“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至今,许多耳熟能详的格言警句都出自《礼记》。它们朗朗上口、意味隽永,是先贤思想智慧之大成,也让我们得以鉴古知今,从中汲取安身立命的处世之道,并领会我们民族的生活理想与精神特质。“礼,时为大”,这是华夏文明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是中国人独有的民族凝聚力。让我们打开《礼记》,阅读这部多角度、多层次探究中华礼乐文明奥蕴的典籍,领略中华礼仪之美。  相似文献   
184.
<札记>呈现了儒家主体德性认知和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展现了儒家在乌托邦和现实选择中所承担的多维文化功能.一方面,儒家必须面对宗法伦理政治背景下"仁"的效用化事实,承受依札而成的外源性的挈矩力量;另一方面,经由求放心实现自觉心的内源性自返一直是儒家对于主体自由的追求路径.內外挈矩的双重力量促成了<礼记>独特的诗性话语逻辑.  相似文献   
185.
尊老爱幼一直被视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爱幼”的思想起源甚早:《礼记》中即有“幼有所长”的憧憬,《易经》中则提出“蒙以养正”的训诫,孟子所言“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是后人经常引用的经典。不过,先贤多停留于理念上的倡导,真正惠及儿童的,乃是官僚体制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提出的具体政策。笔者近日阅读我国社会福利发展的史料,发现古时曾有不少立意高远、行之有效的儿童福利政策,与先贤的思想理念一同构成了恤孤慈幼、爱护儿童的中华传统文化;某些政策还与现行的制度有相同之处。现择其典型者简述之,与同仁们探讨。  相似文献   
186.
焦桂美 《船山学刊》2009,(1):130-132
庾蔚之是南朝刘宋时期重要经学家。其《礼记略解》体现出的郑注之外兼采他说:以义理阐释为主,较少文献互证;注重校勘,多得其正;力求对异文做出合理阐释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南朝经学注疏的一般特点。《礼记略解》的成果不仅为唐修《札记正义》所吸纳,而且为历代尤其是清代《礼记》研究者所借鉴。  相似文献   
187.
188.
“隐私”作为一个从西方兴起的、历史不过一百余年的现代概念,似与古代的儒家文明不相关联。然在《礼记·曲礼》篇中,儒家却展现了包括隐私空间、信息隐私、私人意愿乃至独立私人领域在内的多层次、多情景的隐私观念。儒家的隐私观念以礼为主要表达途径,从特点上看,一是以群体内部的个人而非与群体对立的个人为基础,二是将隐私的追求作为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善而非个人利益的实现。儒家关于隐私的特殊观念实际上能够成为现代狭隘的、个人利益式隐私观念的重要补充与改良。  相似文献   
189.
皇侃是南北朝时期经学注疏学发展中重要的南学代表,他的《礼记义疏》和北朝熊安生的同名著述一样,在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当中有比较多的保留,陆德明《经典释文·礼记音义》也有很多字词音义和断句方面的对比,使后世得以看到皇侃礼记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其在郑玄《礼记注》的基础上对《礼记》解说所体现的学术特点。通过分析孔颖达对皇侃解说所表现的取舍态度、议论和评判,还有后世礼家及学者对皇侃与孔疏所作的评议,皇侃礼记学的价值和经学史意义也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90.
对《礼记》的来源,目前学术界的看法仍不一致:或日戴圣纂辑,或谓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或言成书于西汉,或云成书于东汉。且具体说法又各个不同,迄今无定论。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及学人们观点的梳理分析,认为孟卿已有一基本传本,至后仓该本已基本定型,小戴的《礼记》,即来自后仓之《礼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