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7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19篇
综合类   120篇
社会学   1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礼记》是中国礼文化的重要经典,其《学记》篇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论,蕴含着师道之尊、教学之序、为师之德、为学之道等丰富的教育伦理思想,这些思想中的精华成分具有跨越时空的普适价值。针对当前教育领域种种不和谐的关系和现象,《学记》之教育伦理思想对教育生态环境、教师伦理、师生关系和学生成人成才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2.
四库馆臣提出"四书之<大学>、<中庸>"和"<礼记>之<大学>、<中庸>"两个概念,反映了<大学>、<中庸>与<礼记>的分合作为汉唐--宋明--清三阶段学术转轨标志的事实.经考释可知,"<礼记>之<大学>、<中庸>"属经学范畴,"四书之<大学>,<中庸>"属理学范畴,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有其各自的渊源.  相似文献   
193.
"尊德性"还是"道问学"?——以学术本体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德性"、"道问学"之说源于<礼记·中庸>.就"尊德性"而言,它首先是指一种关乎伦理道德的"践履性"说教;同时,"尊德性"必然地、内在地规定了"尊德性"之"学"的形上思辨的哲学发展路向.就"道问学"而言,其初旨也带有强烈的实用性、践履性;道问学通过读"经"而"明道",其内在规定性指向考据实学.以学术本体为视角,"尊德性"就是"道问学","遒问学"就是"尊德性".前者是说尊德性所涉对于诸"哲学"问题的探讨,其本身是一种"学";后者一方面是指学者一秉其"良知"而治学,另一方面则是取尊德性的"价值评判"之特质而正面肯定"道问学".  相似文献   
194.
《礼记》与中国礼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对"礼"作综合阐述,形成中国礼文化系统.中国礼文化包括三个主要内客:礼义、礼节、礼仪.礼义,是礼文化的精神统率与核心意义;要实现礼又需要做到的行为的节制与规范,这就产生了礼节的德目;而礼仪则是礼的行为表达与仪式表现.历史与现实都已证明,中国和谐社会的建立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阐扬与践行,而<礼记>一书所阐述的礼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思想宝藏中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5.
<礼记>认为,礼是因个人的感情而设的、规范个人感情的规则;又是所有社会规范的原则.义对不同的社会关系、对不同份位的人有不同的要求.义和礼在功用上相近,义以人际问的原则引导社会中个体行为,礼通过直接约束个人行为来体现义.在规范人的行为时,如果没有礼,可以根据义权变.  相似文献   
196.
关于《大戴礼记》源流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戴礼记》是儒家一部重要典籍,但其源流方面迄今存在许多问题,诸如成书时代及渊源,编撰之作 者,与《小戴礼记》之关系,今之十三卷本之由来等。《大戴礼记》确为西汉戴德所辑传之书,它是戴德在所受后仓基 础上增益而成的。今本是大戴原本的节选本,而非残佚之本,更非伪作之品。  相似文献   
197.
徐宝锋 《殷都学刊》2011,32(1):137-140
对于"性"和"命"的涵义以及相互关系的探讨一直是儒家思考宇宙人生的重点。儒家力求对内在的"性"以健康培育和德性发掘,使之能够在外在行为开始之前就以一种稳定牢深的姿态存在,这样君子就可以在日常行为中时刻接受道德的投影,不断在伦理实践中秉持道德尺度,真正能够疏导出正确的理想人格路径。这种人格路径是创生性的,其在《礼记》中有着比较清晰明确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8.
丁鼎 《齐鲁学刊》2001,(5):5-10
所谓“服术有六”,即是指“亲亲”、“尊尊”、“名”、“出入”、“长幼”、“从服”等六条制服 原则。这六条制服原则是《礼记·大传》从周代丧服制度中总结归纳出来的。在这六条“服术”中, “亲亲”与“尊尊”是纲领性的两务基本原则,所体现的是周代宗法制度的精神。而所谓“名”、“出 入”、“长幼”、“从服”等其他四条“服术”实质上是从“亲亲、“尊尊”这两条基本厚则派生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9.
200.
对《礼记》的来源,目前学术界的看法仍不一致:或日戴圣纂辑,或谓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或言成书于西汉,或云成书于东汉。且具体说法又各个不同,迄今无定论。文章通过对相关史料及学人们观点的梳理分析,认为孟卿已有一基本传本,至后仓该本已基本定型,小戴的《礼记》,即来自后仓之《礼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