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4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8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11篇
人才学   11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62篇
理论方法论   31篇
综合类   383篇
社会学   138篇
统计学   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87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1.
近期通过的《排华法案》道歉案再次引起人们对19世纪美国排华浪潮的关注。第一位华裔美国文学作家李恩富针对当时的反华情形,撰写了许多争取华人权益的文章。《我在中国的童年》(1887)和《中国人必须留下》(1889)是其中最有名的两部作品。这两部作品分别塑造了正面的华人形象:注重礼节的文明华人、勤奋惜时的情义华人以及不平则鸣的血性男儿,对美国人正确认识华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
本文从有意识的政治功利心理和无意识的补偿心理两方面分析茅盾创作《子夜》的心理背景,探讨《子夜》的社会政治价值及艺术魅力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3.
童年》与《呼兰河传》最主要的美学特征表现为儿童的忧伤。它源于自传性的写作和创作者的天性,以儿童与老人、与死亡、与世界的辐射网加以展现,从儿童视角展示了文本忧伤的审美品格。  相似文献   
94.
桑籁现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感觉就像阳光下的一片水印,恍恍惚惚。1979年,桑籁出生在山东省潍坊市的一个小镇上,爸爸是建筑工,妈妈因为身体有重疾,所以只能在家做些家务,日子虽然困窘,但是桑籁的童年也算是自得其乐。  相似文献   
95.
端木蕻良是东北作家群的重要成员,其作品中凝聚着对故乡土地的深沉而强烈的爱,有着极强的“土地情结”。端木蕻良的“土地情结”缘于他深刻的人生体验。本文试图从端木蕻良的忧郁与孤独的童年经验以及渴望回归土地的归依体验透示他“土地情结”的审美心理。  相似文献   
96.
从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和福柯的空间规训理论出发,就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生产表现为经济生产、权力生产、意识生产三大形式,呈现出了当代消费社会中童年消逝的现况.对此,可尝试从建立完善的监视机制、制定刚性法律法规制度、确立童年赋权的"反意识锁链"三大途径构建新媒体空间"童年资本化"规训理路.  相似文献   
97.
童年经验主要是通过对"六十年代出生作家"个性、气质、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建构,来影响他们的创作风格的。从"六十年代出生作家"的小说中我们可以发现,童年经验中的时代、家庭、地域等因素对他们创作风格的形成都有着深刻影响。不过我们也要注意到,并不是童年经验中的所有因素都会对作家产生同样重要的影响,因为对于儿童来说,那些给予他们最深、最强烈的情绪体验的事物才会深深影响到他们个性、气质、先在意向结构、心理定势及心理结构的形成,所以为了全面而透彻地把握"六十年代出生作家"创作风格的成因,我们应对他们的童年经验进行综合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98.
随着儿童影像以前所未有的频度与聚焦度出现在各类视像媒介上,对于童年影像的消费构成了当下娱乐文化的又一道新奇的景观.当代传媒娱乐界大肆发掘并利用了童年意象所包含的观赏性、夸示性和情色性资本.消费文化对于童年景观的过度开采反映出亟待关注的当下童年观问题,并对现实儿童的自我认同和成长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正确认识和应对当前视像媒介中的童年景观现象,需要来自相关责任机构的必要干预和引导,更需要一种面向公众的童年观和媒介教育的普及.  相似文献   
99.
与童年对话--论儿童文学的主体间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文学具有主体间性之内在属性.因以"童年"作为审美发生的艺术视角与艺术表现对象,儿童文学产生了有别于成人文学的主体间性品格.本文从"童年原生性的间性趋向"、"儿童文学活动就是与童年对话的过程"以及"经典儿童文学的主体间性意识"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理论假设.在主体间性作为新近出现在文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学术问题的背景下,本文将其引入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彰显其方法论意义,以期对儿童文学研究范式的转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0.
文革背景的童年叙事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不断涌现,对童年生命的苦难的揭示成为其一大主旨。这类童年叙事着意表现儿童在历史中沦为非人的境遇,在普遍人性畛域和政治历史语境之间寻找苦难成因。这种立足于个人童年记忆的生命言说,从边缘性的一个新维度深化了对文革历史苦难的挖掘和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