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99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36篇
管理学   128篇
劳动科学   81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65篇
人口学   289篇
丛书文集   401篇
理论方法论   575篇
综合类   2538篇
社会学   2917篇
统计学   6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88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648篇
  2013年   823篇
  2012年   721篇
  2011年   755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582篇
  2008年   676篇
  2007年   235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183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苏力 《兰州学刊》2006,(12):122-124
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元代社会十分重视和提倡尊老敬老,元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照顾优遇老年人,体现出了一种特殊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2.
73.
74.
75.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结构和规模、家庭养老文化以及老年人在家庭中的地位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带来了家庭中老年人的赡养负担加重、家庭中代际矛盾深化等一系列的影响家庭发展的问题,老年教育作为一种有效的解决家庭变迁中老年人问题的途径,将在降低家庭供养压力、帮助老年人自立和调和家庭代际矛盾等方面产生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我国老年人临终前需要完全照料的时间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影响因素2005年第4周期调查数据,用多水平随机效应序列模型,对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临终前需要他人完全照料的天数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显示照料时间与杜区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无很大关联性,但与性别、受教育程度、有病及时治疗、子女可近度、经常参与宗教佛事活动和基期健康等个体因素存在一定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77.
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农村地区 950 名 60 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过去 1 年的跌倒率为 26.84%,跌倒发生地点多数在室外(70.20%),以上午居多(53.7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非独居、有抑郁症状、衰弱、患脑卒中的老年人具有高跌倒风险;80 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风险更低。总体来看, 合肥市农村老年人跌倒率较高,老年人跌倒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 降低跌倒风险,提升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78.
基于 2017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老年人数字融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b=0.120,P<0.001),同时数字融入对社会参与有促进作用(b=0.509, P<0.001),社会参与对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b=0.166,P<0.001)。社会参与在数字融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 42.9%。应鼓励老年人主动学习数字技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完善数字设施建设,以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减少社交孤立,使其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相似文献   
79.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症疾病发病率呈上涨趋势,而疾病“污名化”对认知症患者带来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梳理认知症“污名化”的概念、类型和现状,归纳总结了认知症“污名化”从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的特征,认知症的“污名化”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就医行为和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目前国际上关于认知症“去污名化”的干预措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认知友好社区开展“去污名化”干预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关注“污名化”产生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不公平,以及认知友好社区建设的文化包容问题。  相似文献   
80.
乐章  秦习岗 《南方人口》2020,35(4):68-80
基于积极老龄化理论框架和"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面板数据,文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维度对农村老年人老化态度问题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两种老化态度均以2008年为重要转折点,女性老化态度比男性更具多样性和多变性。健康、社会参与和保障都能引起老化态度的积极变动,但社会适应、子女经济支持和社区照料三个因素对消极老化态度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活动降低了积极老化态度水平。从贡献率看,健康因素对老化态度差异贡献最大,其次是保障因素、社会参与因素,健康因素更能解释积极老化态度的变化,社会参与因素对消极老化态度的贡献率更高,二者分别在女性和男性老年人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贡献率排在前四位的因素是精神健康、子女经济支持、医疗可及性和身体健康。用积极老龄化的观点帮助庞大的农村老年人口建立正确的老化态度将有益于养老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