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832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605篇 |
劳动科学 | 26篇 |
民族学 | 73篇 |
人才学 | 148篇 |
人口学 | 15篇 |
丛书文集 | 703篇 |
理论方法论 | 235篇 |
综合类 | 1609篇 |
社会学 | 392篇 |
统计学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46篇 |
2022年 | 70篇 |
2021年 | 87篇 |
2020年 | 69篇 |
2019年 | 89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53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123篇 |
2014年 | 261篇 |
2013年 | 170篇 |
2012年 | 219篇 |
2011年 | 272篇 |
2010年 | 294篇 |
2009年 | 268篇 |
2008年 | 587篇 |
2007年 | 310篇 |
2006年 | 170篇 |
2005年 | 159篇 |
2004年 | 109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91篇 |
2001年 | 84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43篇 |
1998年 | 20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31.
本文新闻背景
2007年12月,用“毒鼠强”谋害亲生父母的胡安戈,被四川省遂宁市中级人民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死刑。随后,他提出了上诉,其奶奶、外婆等亲属也分别向法院递交了请愿书。希望法院能给胡安戈重新做人的机会。目前此案仍在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相似文献
32.
全球化背景下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文化是伴随着社会-国家二元结构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出现而产生的一种文化样态,与民主政治的治理架构相伴而生.在当代社会实践中,集中体现为一种以权利为本 住的、开放的、民主参与的、多元统一的理性文化.公民文化对法治建设具有积极的建设性作用,但在全球化背景下,公民身份、国家认同以及权利意识都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伴随着社会性"活法"(全球法)秩序的自发扩展,发展中国家人们刚刚熟悉并努力建构的公民文化与法治秩序又不可避免地遭遇后法治时代的诸多挑战,其结果尚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3.
国外毛泽东研究领域中所谓的"心理历史学派",在正统的政治经济分析框架、历史分析框架之外,尝试依据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从微观个性心理、性格结构以及宏观社会心理的角度考察毛泽东及其思想,试图通过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社会心理研究和个性心理学研究,从主观层面考察和研究毛泽东及其个性心理对社会历史进程的影响.在介绍这一学派的研究背景、主要观点及其所在学界所遭遇的批评,充分肯定将这一方法引入毛泽东研究领域的合理性的同时,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对这一学派已经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34.
目前,中国生命伦理学对东西方道德文化传统资源存在着双重的误读,在引进和应用西方理论资源时,没有注意到它们与西方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生活背景的复杂关系,轻率地建构评价和指导体系并以此来影响政策制定和科学实践;而中国传统伦理观念已经变成了箴言式的、支离破碎的道德训条,被随意整合进当代生命伦理学规范体系之中,没有机会与外来的生命伦理信条进行真正的对话和交流.这种隔阂的状态必然导致伦理认知和道德实践两个方面的错乱状态. 相似文献
35.
从岭南地区考古发现来看,东汉时期岭南地区青铜器的使用较西汉中晚期得到恢复,青铜器的功能逐步日常生活化,出现了瘗钱之风.这与生产工具和兵器的铁器化、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交通的进一步改善和中原厚葬习俗的影响有着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36.
37.
38.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有自己独特个性的作家,她的小说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模式,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特征。文章主要从萧红的小说入手,通过与早期乡土作家作品的比较,分析这种散文化结构给萧红小说带来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39.
我国传统语言学没有建立系统的语法理论体系。到清末,列强入侵,中西文化开始大规模接触、碰撞。马建忠学贯中西,受西方语法理论的启发和影响写出《马氏文通》。这样的历史背景,对传统语言学的继承,对西方理论的借鉴,再加上马氏的思考和创新,就使该书中产生了许多矛盾。 相似文献
40.
自晚清以来,无论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和交流都使得中国文化发展处于一个传统、现代和后现代交织的时间场与本土化和全球化共筑的空间场中。在这一文化生态背景下,20世纪中国文化发展的具体形态可以分割为“前80年”与“后20年”两个时段来进行描述。在“前80年”,革命话语充斥和支配着整个社会的思维模式,主流意识形态完成了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双重改造,三者形成了一个“文化等腰三角形”,最顶端正是“革命”背景下的主流文化,两底端分别是被主流文化改造过的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在“后20年”,经济建设话语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其文化格局也形成了一个等腰三角形,最顶端正是“建设”背景下的大众文化,两底端则分别是官方文化和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这三个要素的分化组合几乎构成了20世纪中国文化的变迁史。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