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11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5篇
管理学   608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43篇
人口学   11篇
丛书文集   399篇
理论方法论   137篇
综合类   1202篇
社会学   373篇
统计学   48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0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265篇
  2013年   206篇
  2012年   279篇
  2011年   315篇
  2010年   300篇
  2009年   300篇
  2008年   302篇
  2007年   182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随着我国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以及小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增长难以避免。开源与节流是我国重大的能源方针政策,节流解决不了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把我国能源供应的增量放在进口上也有很大的风险。我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势头猛、潜力大,由于源头无法控制,难以担当能源供应的重任,节约优先、发展替代能源不足以支撑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所以,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深入研究新形势下的中国能源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2.
涂正革 《中国社会科学》2012,(3):78-94,206,207
在中国现实国情下,如何实现低碳发展事关国家的长远发展战略。研究结果发现:经济规模每增长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15百万吨(MT),但是不同行业间经济增长的边际碳排放量差异很大;经济结构重型化加剧碳排放的增加,制造业比重每增加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增加56MT;技术进步推动能源强度下降,是减少碳排放的核心动力,能源强度每下降1个百分点,碳排放量平均减少33MT;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导致碳排放密度居高不下,能源结构变化的减排效应并不显著,但是,综合碳排放密度下降是一个积极的信号,显现出能源结构优化的迹象。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优化,促进节能技术与工艺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实现中国低碳发展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03.
“低碳经济”概念最早见于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是指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尽可能低的经济发展模式。其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将继两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碳减排和能源安全的主要手段,是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然而,由于缺乏对可再生能源外部性的合理评估,现实的和潜在的风险阻碍了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有效的激励政策是,通过价格、补贴和强制消费等手段刺激企业投资可再生能源,促进经济向低碳方向发展。纵观世界各国,不同的可再生能源政策模式在控制成本、创造需求、降低风险及稳定性等各方面存在差异性,而政策的激励效果是以上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政策制定者必须根据现实的能源要素禀赋和技术发展水平进行合理的政策模式选择。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潜力大,近年来利用增速快,但也存在着整体利用率低、地域和技术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现阶段,中国可再生能源激励政策应以固定上网电价制模式为主,将可再生能源利用数量作为基本目标,促进技术创新,建立合理的定价机制。这对中国建设低碳社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105.
基于2000~2013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有必要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 (GML)指数测算了环境约束下的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对能源效率演交趋势进行分析,最后运用面板Tobit模型对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供可靠的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6.
低碳能源:世界能源革命新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迫切需要改变化石燃料在世界能源体系中的支配地位,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稳定气候.今天具有的技术和今后几十年预计会产生的技术,将容许全球经济迅速去碳化.新的可再生能源技术,加上广泛的节能技术进步,将允许全球能源需求不用化石燃料就能得到满足.世界正处于能源革命的初期,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无碳能源,设计新的能源体系,增加对新能源的投入,加强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将是这场能源革命的主要内容.在世界范围内,新的能源体系可能成为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的巨大契机.  相似文献   
107.
自我国可再生能源法出台后,我国宏观层面正在进行审议一部全面体现能源战略和政策导向的基础性法律,统一解决能源结构、能源效率、能源安全保障、能源开发利用、能源与环境的协调等综合性问题,以及包括能源安全的规定.2005年美国的综合能源政策法出台,为美国在今后20年间的能源发展指明方向,对中国这部能源法的出台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美国能源政策法的亮点与争议,需要在审视中国与美国各自的能源问题和能源环境的相似及差异下,比较研究了中国在即将出台的能源立法中应当汲取或注意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8.
张雷 《学术探索》2011,(3):47-51
后金融危机时代,印度在国际能源秩序变化、气候问题和新能源挑战、能源需求全面紧张、能源安全形势复杂的背景下,制定了新的能源外交战略,主要包括促进能源进口与合作多元化、推动能源外交机制化、探索能源外交新模式、推进新能源开发合作。印度的能源外交战略启示我们要加强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外交战略的规划、建立健全能源外交协调机制、深化国际能源合作机制、深化新能源外交。  相似文献   
109.
基于抽样调查对浙江农村能源消费行为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并探讨浙江农村能源消费中情境结构因素、个人特征因素与能源消费行为三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并验证各种因素对浙江农民实施能源消费行为的影响与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习惯性能源消费行为和购买性能源消费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个性特征因素对习惯性行为的直接影响最大;情境结构因素对购买性行为的直接影响最大;在间接影响中,责任感对习惯性行为的间接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来,河北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保障、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日趋加剧.本丈根据3E系统协调发展的内涵,基于河北省3E系统间的协调状况,对河北省的3E协调度水平作了客观评价分析,认为河北省能源-经济种-环境综合协调度低,制约了河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改变这种状况,提出了提升河北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