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56篇
劳动科学   4篇
民族学   26篇
人才学   17篇
丛书文集   158篇
理论方法论   39篇
综合类   526篇
社会学   102篇
统计学   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陈友冰 《学术界》2023,(11):133-146
苏轼豪放词风和当时宋与西夏的西北战事,以及苏轼对此战事的态度密切关联。熙宁六年的“熙河大捷”促使苏轼以《江城子·密州出猎》为代表的豪放词风形成;元丰六年“永乐之败”又促使苏轼以《念奴娇·赤壁怀古》为代表的豪放词风由豪放雄壮向清壮深沉、多内心反省转变。  相似文献   
62.
学界历来研究韦庄 ,都集中于韦词特别是温韦词的比较。然而 ,韦庄在创作中 ,以其全身心的投入 ,以他对个人情感的深情与关注 ,使得他的诗风与词风呈现出共同的特征 :自抒怀抱。从而为词的拓展与深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3.
《左传僖公四年》载:"唯是风马牛不相及"句,学界历来有不同解释。作者在总结各家不同观点基础上,提出"风"恰当的解释应为"牝牡相诱",并从后世"风"字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和中国传统阴阳宇宙论与"风"的产生两方面入手对这一结论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64.
祝红艳 《职业》2008,(11):32-33
全球经济动荡,国内事件频出,裁员也是颇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每年红火的金秋跳槽季今年是否热闹依然?走或留,风会往哪里吹?有的人喊出了“高筑墙,广积粮,准备过冬”的口号,有的人则信心满满,在秋高气爽的日子里开始为新的职业发展奔忙……  相似文献   
65.
《新世纪领导者》2007,(2):54-54
苦心斋主人,号德华居士、嵩山逸人,1964年3月生于山东省宁津县。中国嵩山少林寺第三十一代弟子。幼承家学,天资聪颖;勤奋善学,酷爱书法,成年后遍访山东、河北、河南诸多书法名家请教书学真味,逐渐形成既有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有书法本体技、艺、道综合传承的书风。其作品笔墨灵动、神采飘逸、骨格劲秀、奔放自如。曾多次参加国家及省、市书展并获奖。多幅作品被国家和省、市有关部门及海内外友人收藏。  相似文献   
66.
湖北省许立莹;贵州省王广田;浙江省孙为宪;江苏省倪爱琴;江西省李胜梨诸位诗友: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很喜欢的、诗人黄育斌先生的一首诗——我热爱生活的小作者/黄育斌我热爱旷野间一缕微风吹向苍茫我热爱窗子外一帧暮色渐稠成夜我热爱草叶上一滴露水映照晨曦  相似文献   
67.
结合重庆某高层建筑,将建筑等效成二维离散模型,采用Davenport风速谱模拟作用在建筑物上的风荷载.分别采用星谷胜和Shinozuka对于风荷载模拟的理论,模拟出脉动风荷载时程曲线,并对两种理论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68.
与其诗歌创作一样,遗山的词创作始终贯穿着对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尊崇和追摹.独特系统的杜诗学理论,相近相仿的人生经历,是遗山词学杜甫的根本原因.而诸种杜诗风格的融入,是遗山词学杜的具体表现.杜诗对宋金词人如周邦彦、苏轼、辛弃疾、元遗山等影响很大,其中以元遗山最为显著和独特.因此,称遗山词为词中的"杜陵嫡派"是毫不为过的.  相似文献   
69.
建安诗歌中运用风这个外物景象较多,而且都着上了诗人强烈的悲凉慷慨之情,由此构成"悲风"意象.建安诗歌的"悲风"意象具有抒情的多样性和形象性特征.这一意象的形成与建安时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密切相关."悲风"意象是建安文学的特色之处,也是建安风骨的体现.  相似文献   
70.
“移风易俗”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官方维护其统治的一套颇有特色的教化理论。自三代“风”、“风俗”过渡到“天子省风以作乐”的过程中显示了“风”、“风俗”脱离民间音乐的狭义桎梏,被赋予意识形态教化意义的历史演变过程;而从先秦到汉代,自荀子首倡“移风易俗”以降,经过了历代思想家的修正与完善,使得“移风易俗”命题逐渐成为了官方教化政策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