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6篇 |
免费 | 14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7篇 |
民族学 | 5篇 |
人才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85篇 |
理论方法论 | 25篇 |
综合类 | 324篇 |
社会学 | 1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1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31篇 |
2013年 | 30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27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44篇 |
2008年 | 47篇 |
2007年 | 30篇 |
2006年 | 25篇 |
2005年 | 2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22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14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3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41.
约翰·斯坦贝克(1902-1968)是20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愤怒的葡萄》是斯坦贝克最著名的小说,适时反映了美国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社会状况。斯坦贝克在这部小说中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主义哲学理论,揭示人类无论在自然界中还是人类社会中,都无法控制自己的命运。本论文从自然主义角度解读《愤怒的葡萄》,从而挖掘斯坦贝克在此作品中所体现的自然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42.
对于众说纷纭的“王朔现象”,我们应以科学理性的严肃态度,将其置入当代文学话语转型的历史语境中来加以考查。因为“王朔现象”将文学还原为生活,把人性复归于自然,用边缘化的生活方式来彰显个性,生动地揭示了当下人的生存环境与精神状态,最终填补了自然主义在中国现代文学运动中的历史缺席,并确立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文学话语模式。 相似文献
43.
赵蔓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333-335
“决定论”是自然主义的一个中心主题,人的命运是由环境、遗传及其本能决定的。威廉·福克纳早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如《喧哗与骚动》中的凯蒂、昆丁和小昆丁,他们共有着美国南方的社会、家庭背景环境,成为了那种特殊环境的受害者。另外,小说中也体现了遗传和本能的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44.
45.
皮亚杰论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少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
现代西方哲学在批判逻辑经验主义的基础主义认识论的过程中,出现了一股自然主义认识论潮流。皮亚杰强调心理学研究的认识论意义,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这一思潮的致思趋向。他认为,心理学作为认识发展的胚胎学,不仅为揭示认识发展的机制,而且为阐明科学范畴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一把钥匙。皮亚杰的这些思想,对于深化认识论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6.
犬儒学派和庄子的自然主义思想虽然在社会根源和文化根源上不同,但两者在社会观、自由观以及人生观却有异曲同工之处,即在价值观上持一种价值虚无主义的态度。在这个意义上讲,庄子算得上是中国犬儒主义的创始人。 相似文献
47.
张若西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3(1):114-117
美国南方流派的代表作家威廉·福克纳是一位实验性的作家,在他的文学生涯中,他做过多种尝试,他的早期长篇小说《我弥留之际》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次。这部作品的创作思想显示福克纳在上世纪30年代从人道主义向自然主义迈进。 相似文献
48.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及理性思考—读《爱弥儿》有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覃素兰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0(2):117-120
卢梭这位让后人争议的启蒙思想家的矛盾个性在《爱弥儿》一书中也可见一斑。我们可从其矛盾的教育理论的哲学思考中悟出一些真谛。他的性善论既充满了理性主义色彩,也充满了人道主义的体验;他是教育效能的积极肯定者和倡导者;他把儿童发展严格划分为五个时期。《爱弥儿》一书既有卢梭关于教育理论的精辟见解,也有充满美好臆断的观念。 相似文献
49.
自然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异于自然科学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的获取是否也是从寻找规律开始呢?这需要首先搞清楚人文社会科学中是否存在规律。亨普耳作为逻辑实证主义的最后一人,主张人文社会科学中存在普遍规律。他提出将“覆盖律”运用于历史解释,引起了人文社会科学哲学界大范围的争论。本文从亨普耳的“覆盖律”解释模型入手,以规律-规则-对规律的修正为线索,试图找出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0.
陈桂霞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2(4):97-101,106
"自然文学"与"生态文学",这两个概念虽然文字表述不同却反映相同主题,实际是属于同一范畴的同一概念。每一种文学形式的出现皆有其特定历史渊源且与社会历史发展紧密联系。生态文学(或自然文学)的发展体现的是人的全面发展,它引领着人类自觉走进"自由王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