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12篇
丛书文集   6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45篇
社会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含苞待放     
寅山 《百姓生活》2014,(7):68-69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近几年来,每年初夏,当我在武汉东湖或北京莲花池公园拍摄荷花,总会想起古人对荷花的这些赞美诗句。古诗中的“尖尖角”,  相似文献   
92.
第三天,张真恺打电话联系了在永嘉的两位青年两位画家刘沉鹏、周咏平。10:45来到永嘉第一中学,刘沉鹏、周咏平早已在那里等我们了。学校新建的艺术馆大楼,引起了我们的兴趣。SHMJ:你们学校还有艺术馆,建筑空间这么大,很难想象会建在一个中学里。刘沉鹏:是的,这是学校专门盖的。SHMJ:这个艺术馆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呢?刘沉鹏:这一层楼有音乐、美术,有美术资料的展示,艺术教育、艺术欣赏、最主要是创作用。SHMJ:学校对艺术这块很重视,你平时画画时间多吗?刘沉鹏:有时间。单位给我提供了很多方便,有些单位要我调过去,我都辞掉了。  相似文献   
93.
概念艺术也称观念艺术,是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并在70年代欧美各国得到广泛流传的艺术表现形式。概念艺术的基本观点是:艺术不仅在传统意义上再现现实生活,更要在其中体现创作者思想观念,表明艺术家对现实生活所持的态度、观念与看法。  相似文献   
94.
艺术欣赏始终饱含着欣赏者的感情,总是充满着联想和想象。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刺激了欣赏者的情绪。欣赏者对于欣赏对象,不是被动地消极地接受,而是进行着能动的积极的再创造,艺术欣赏带有主观色彩,“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人们对这种审美的主观性的生动描述。  相似文献   
95.
艺术欣赏     
提到孔雀舞,人们往往会联想到著名舞蹈家刀美兰和杨丽萍,以为婀娜多姿的孔雀舞是女人跳的。但你知道吗?实际上,在孔雀舞的发源地云南德宏等地,孔雀舞自古以来就是男人跳,舞姿威武阳刚  相似文献   
96.
《女性天地》2010,(12):6-6
到了冬天,大家可以围厚厚的围巾,穿柔软的毛衣,喝热腾腾的奶茶,还有听在这个季节聆听才有氛围的歌,让这些温暖的音乐陪你过冬。  相似文献   
97.
我和杨彬曾在同一部门共事,自从退休后,虽同居青城,却久未谋面。最近偶闻他在书法方面学有所成,其习作有一定的艺术境界,可登大雅之堂。对此,我登门拜访,以窥究竟。  相似文献   
98.
梁燕 《南方论刊》2006,(4):65-65,61
现在许多中专学生入学后对语文、数学等基础课不重视,学习积极性不高,总想一下子就学好专业课,为找到一份工作掌握一技之长。如何让语文课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素质呢?语文书选取的名家名篇都写得很美,我觉得语文课可以不单纯是按照教学大纲讲述课文,还可以在对课文的学习的同时,在认知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去领略语言文字所传达的丰富情感,去欣赏文章所蕴含的美,在艺术欣赏中感悟文学、陶冶情操,使学生懂得辨别真善美,从而发现美,体会美,成为热爱生活、积极生活的人。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发现美的心灵,发现美的眼睛,学生…  相似文献   
99.
冯锡刚 《领导文萃》2013,(11):60-64
毛泽东是一位政治家诗人,对于所创作的有望传诸后世的作品,素来严谨而看重。康生是中共高层少数几位通晓诗词与书法的领导人,在金石字画的鉴赏和诗词书法的造诣上,虽不让行家里手,却能凭借特有的政治敏感,洞见领袖的心态,对毛泽东诗词及其墨迹的种种做派,真是将政治权谋与艺术欣赏结合得  相似文献   
100.
白淑杰 《南方论刊》2008,(2):86-87,85
中国文化思想以“和”为贵,“和”代表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审美理想。千百年来,华夏儿女在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寄予了“和”的理想,艺术创作和艺术欣赏更以“和”为至境。人们对“和”的追求广泛而强烈,从天地和合、天人合一、人人和合到具体的物之和、艺之和乃至心之和。“和”观念对中国艺术的境界、对作家主体的人格修养、对文学风格的形成都曾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