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5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5篇
管理学   90篇
劳动科学   6篇
民族学   76篇
人才学   19篇
人口学   1篇
丛书文集   681篇
理论方法论   94篇
综合类   1177篇
社会学   201篇
统计学   1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117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23篇
  2012年   182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7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35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4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扎染古称扎缬,又称绞缬。是我国最早的独特的防染技术之一,属于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扎染(蜀缬)历史悠久,在民间印染中更是独领风骚,早在唐朝就名噪四方,不仅在古籍《碎金》中独以地名定其扎染名称,而且在不少史书中也有提到。本文将对四川扎染(蜀缬)艺术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包括其材料、针法、地域特点等,并把重点放在手工扎染的纹样以及植物染色制作工艺的具体表现特点上。  相似文献   
62.
一生一会     
【正】我喜欢茶道里关于"一生一会"的说法。意思是说,我们每次与朋友对坐喝茶,都应该生起很深的珍惜。因为一生里能这样的喝茶可能只有这一回,一旦过了,就再也不可得了。一生只有这一次聚会,一生只有这一次相会,使我们在喝茶的时候,会沉入一种疼惜  相似文献   
63.
作为第一个定居厦门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了26年的潘维廉(William N.Brown)在厦门大学当过老师,引进了MBA课程,又在海峡卫视"幸福福建"节目中当主持人,而最让他骄傲的,是帮助厦门成功申请了国际城市大奖。中国有句古话"绝知此事要躬行","老潘"爱中国,游中国,并在中国长期生活,他以独特的方式向世界介绍中国,既得到了中国人的认可,获得了一系列荣誉称号,也帮助世界了解了中国。  相似文献   
64.
泰山茶文化自唐代就有记载,北方茶文化即肇始于此。以道教占主导信仰的泰山地区,亦蕴含着丰富深厚的茶禅文化资源。清初泰山名刹普照寺的住持祖珍禅师为泰山茶禅文化的承续与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祖珍既是禅宗名派临济宗的著名僧人,在清初文学史上也颇有地位,著有《石堂文集》。他"援儒入佛"的思想为"茶禅一味"的诗文创作与实践提供了深刻系统的思想基础,而他为数众多的茶诗不但集中反映其茶禅思想,也代表了其诗文创作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65.
茶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茶竹文化与现代旅游相结合可以增加旅游的"看点"和"卖点",提升了旅游的档次和品位;而旅游则可以进一步普及和宏扬茶竹文化,推动了茶竹产业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展示出了茶竹文化旅游广阔的前景。永川同时集茶竹旅游资源于一地,茶山与竹海融为一体,互为补充,交相辉映,发展茶竹文化旅游在自然资源、文化积淀、技术产业、区位等方面具有优势。永川旅游发展要突出茶竹文化特色,才能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66.
乡酒     
温振春 《老友》2014,(2):21-21
正腊月以来,农村喜事连连,尤以婚嫁、寿庆、乔迁居多。喜酒连连,家乡的酒把我熏醉,民风乡情让我陶醉。农村做酒,乐意在冬季自己操办。一来料真价实,二来利于保鲜,三来增进亲情,四来节约费用。腊月初八,我回乡喝内弟的讨亲酒。内弟府上是  相似文献   
67.
荀子思想中的明分使群、天人观、性恶论、礼论等思想极为深邃,其思想视角独特,立论深刻,现在仍然值得我们深究进一步挖掘出其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而推进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想的发展。  相似文献   
68.
佛手茶     
妙华 《社区》2013,(14):50-50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我还看过陆羽的《茶经》,看过云南古老的茶树王,看过杭州龙井茶树、茶垅和龙井寺旁古人专门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还目睹了工人制作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到一起的佛门中人了。  相似文献   
69.
茶事起于何时,向来有不同的观点.《晏子春秋》有“茗菜”之语,很多学者据此认为战国时代便已有茶之事,《中国茶叶大辞典》更是将晏婴列为古今第一茶人.本文利用文字学、词源学、版本学、气候学、地理学等方面知识,对《茶经》、《太平御览》、《晏子春秋》等书中的五段类似的引文进行逐一辨析.笔者认为《茶经》的“茗菜”引文并不可信,“茗菜”当为“苔菜”之误,或《晏子春秋》中并无“茗”或“苔”字,这条语料并不能被用来证明战国已有茶之事.本文还简要分析了先秦可能是茶的有关文献记载,认为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先秦有茶的观点并不可信.本文利用“二重证据法”,从历史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角度分析,认为茶事起于西汉.  相似文献   
70.
从"禅与茶道"、"禅与饮茶"、"禅与种茶、制茶"、"茶禅文化及其传播"四个方面进行了说明.其主题是:禅对中国茶文化的影响是相当深入且广泛的,"茶禅一味"是中国茶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