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管理学   2篇
民族学   33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5 毫秒
51.
论新因明的宗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分析了改造新因明过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根据逻辑学的划分规则,对新因明(商羯罗主)的宗过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划分;把世间相违和自语相违一起并入现、比量相违,删减了自教相违和相符极成,把新因明的九个宗过简化成五个。  相似文献   
52.
论述藏传七音品体系和民族五声音阶体系的异同;两种音阶体系有着怎样的不同源流;从音律学的角度对藏传七音品体系与民族五声音阶体系中各音的缘起进行比较研究;并探讨两种体系里音的产生和音乐美学观的异同。  相似文献   
53.
[摘要]印度大乘佛教显宗理论之建构,历经中观、唯识,最后达于量论。作为“六圣”的最后一位即法称菩萨,承续陈那之体系,抽绎其精髓,所作“七部量论”,集佛教量论之大成,其中尤以《释量论》为大乘显宗之终结。特于近代以来,因其梵文原本被发现,故在国际学界影响日深,已成显学。本文分析了法称逻辑学之构成及其独创性,介绍了西方的研究成果,尤以从彼得堡学派到维也纳学派关于法称研究之深度转换为精要。  相似文献   
54.
邓新文 《学术界》2005,(6):287-292
任宜敏的新著《中国佛教史——元代》是我国佛教史研究领域的一项填补空白的著作。该著在材料处理和写作方法上都有别具一格的地方,在思想和观点上都有大胆创新的成果。但也正因为如此,该著又有可能成为一部极具争议性的作品。本文抛砖引玉,从“两大特点”、“两点不足”和“一点商榷”三个方面,开诚布公地予以评议。希望能引起学术界和佛教界的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55.
作为三大逻辑之一的因明,在中国有藏传和汉传之分,不论是哪种因明,都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深受中国文化传统的制约和限制。探讨这种影响和制约的意义在于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逻辑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6.
达哇 《西藏研究》2006,(4):64-73
与形式逻辑一样藏传因明也有自己的“关系”概念和“关系”范畴。形式逻辑主要探讨和研究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藏传因明不仅探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探讨和研究实物间的相互关系,如因果关系、不能共存关系等,这些关系范畴构成了藏传因明独特的“关系”理论。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关系范畴的内涵、分类、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藏传因明在这一领域内所取得的独特逻辑成果。  相似文献   
57.
嘉杨智华.男.藏族.1949年10月出生于青海同仁县加务多协智村,1962年在青海黄南隆务寺出家.先后拜格登达杰、格登尖错等为师,系统学习“藏文正字学”、“藏传因明学”、“诗歌修辞学”、“藏传佛教教派教义”等基础理论和佛教经典知识。“文革”期间还俗.回乡务农。  相似文献   
58.
《文心雕龙》结构框架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因明学。当时因明学翻译著作的情况,刘勰本人的特殊经历,以及《文心雕龙》的结构上的特点,可以说明这一点。正由于受因明学的影响,使《文心雕龙》“体大思精”,成为我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一部独一无二的理论巨著。然而,《文心雕龙》受因明学的影响,仅在于它的结构安排上,因为《文心雕龙》毕竟是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结出的硕果  相似文献   
59.
三支论是新因明的核心。一般将三支论看作由宗、因、喻三支组成的推理形式。本文作者提出三支论是论证形式 ,而非推理。提出喻依为三支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因明立宗的前提和条件。这为纠正因明学正理 ,不失为一种见解  相似文献   
60.
应成推论式是藏传因明的主要推理形式。但是其推理原理则鲜为人知。文章通过对应成推论式的几种驳斥形式的剖析以及对各种驳斥形式间的异同、功能等问题的探讨,旨在使人们完整准确地掌握藏传因明应成推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