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26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3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继敉平西川、浙西之后的两次兴兵成德,是建构元和政治规范的重要一环。它不仅让宪宗重塑了皇权威信,同时也使得廷臣对河北藩镇的认知与想象逐渐从贞元时代的阴影中走出来,一种以中央为本位的文化自信得以重构与复归。及至唐廷诛杀吴元济,以维护皇权权威为核心、否定河朔故事为旨归的新的政治规范就已经制作完成。藩镇与中央之间的权力边线被再次界定,地方与中央的政治博弈则必须以此为参考系。此后,不仅长庆年间的收伏河朔可视为元和平藩的余烈,甚至敬宗以降唐廷放弃河北、控制其余的藩镇政策,都可以在元和政治规范的延长线上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12.
王凤翔 《唐都学刊》2010,26(5):29-31
唐代西北藩镇,又名京西北藩镇,即唐都长安之西北的藩镇集团。唐朝藩镇之肇始即在西北设置的河西节度使,随之自东北至西南沿边又设立了陇右、朔方、安西、北庭等十镇,号“开天十节度”,其中有五大节度置于西北,所谓“精兵猛将,皆聚于西北”,突出体现了唐朝的“关中本位”政策。安史乱后,唐廷被迫调西师内地平叛,以至河西、安西、北庭、陇右等西北大部沦入吐蕃之手,国都长安暴露在异族强敌面前。  相似文献   
13.
唐安史之乱后,河北陷入割据,形成了魏博、成德、幽州等割据型藩镇。在以节度使等为代表的职业军人的支持和参与下,河北佛教取得了长足发展。在恒州、定州等传统发达地区之外,形成了魏州、幽州、沧州等新的佛教中心,南禅开始传入,佛教发展格局也为之一变。另外,唐武宗灭佛时,河北藩镇开始进行了一些抵制,但在朝廷的压力下,灭佛政策得以贯彻执行,河北佛教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中晚唐河朔藩镇在社会流动方面呈现出重才干而轻家世的趋势.河朔军事精英的才干是在河朔藩镇的政治、军事与文化环境中逐渐培养起来的.河朔藩镇的军事参与率高,军事训练受到重视,武艺精湛者往往从中脱颖而出.但武艺只是军事精英及其子弟维持其地位的一个方面,在内外压力之下,他们研习军事著作,接受文化教育,从而拓宽了社会流动的渠道.  相似文献   
15.
唐代中晚期,政局糜烂,内外交困。唐朝政府在不断对外采取和亲政策的同时,更频频地将公主下嫁到各个藩镇,以求取国家内部的表面和平。这种政治婚姻,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和亲。但和亲本身是否有效,更多地决定于政权双方的实力对比,所以,唐朝政府对各藩镇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最终以失败告终。  相似文献   
16.
陈文龙 《学术月刊》2023,(11):169-179
唐前期实行律令体制,官员享有的待遇和特权基本依据律令。唐后期使职差遣盛行,大部分使职享有的特权和待遇需通过散官、本官阶或带职来确定,此时的官僚等级序列是二元体制。五代宋初,文武官、内职、军职三类职官中的使职逐渐品官化,可依据使职本身享有俸禄、班位、荫补、当赎等待遇和特权。北宋前期的官僚等级序列,通常由有官品的职官和品官化使职共同构成。从翰林学士、藩镇使职的品官化可以看出,品官化后的使职既可以是纯粹阶官,也可以是有具体职掌的职官。在北宋前期官僚等级制度的形成过程中,使职品官化是独具特色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安史之乱是盛唐向中晚唐过渡的界限,同时也是唐代制度变革的分水岭。安史之乱爆发后,藩镇林立格局逐渐形成。在平叛的过程中,藩镇奋力与安史叛军作战,并因此挽救了李唐王朝。事实上,唐廷不仅在乱后重生,而且在这样一个藩镇时代长存了近一个半世纪。此因唐廷审时度势,以危机为契机,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调整和革新了相关统治手段。唐后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时期内,的确起到了挽救时弊,维护统治的作用。其中如何驾驭藩镇,使其维护中央统治的积极作用发挥出来,是唐廷中央一直努力的目标。"犄角之师,犬牙相制"战略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逐渐形成的。即通过藩镇间的相互制衡,以求控制藩镇,维护中央统治。  相似文献   
18.
苑汝杰 《甘肃社会科学》2012,(3):133-135,169
唐代进士资格的获取,也只是获取了入仕前的一种身份.要真正进入仕途,尚需经吏部铨选、制举或吏部科目选等,释褐非常缓慢.而藩镇的辟署之权、纳士方略为文人找到了另一条出路,使文士快速升迁,甚至自幕府直登朝堂.幕府优厚的薪酬,使文士生活相对优裕.章檄表奏的撰写与传播,满足了文士精神层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从安史之乱到唐宪宗中兴这一时期 ,是唐中央和藩镇对抗的中唐时期。这一时期经肃、代、德、宪四朝 ,唐中央和地方的藩镇势力相对抗 ,几经周折和反复出现了宪宗的中兴 ,使唐王朝有了回光返照的迹象。但是由于唐宪宗朝的藩镇政策带有一定的局限性 ,所以只能是一个暂时的盛世 ,而矛盾却在激化。这一中兴 ,使唐王朝结束了和藩镇对抗的中唐时代 ,进入了藩镇割据之势横流的后唐时期  相似文献   
20.
讨论唐末静南军镇的政治架构。这一系统无疑有利于幕府日常事务的处理和辖区内政治、经济的运作,既开五代及北宋政治制度改革的先河,又对唐末的政局变动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