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9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5篇 |
劳动科学 | 5篇 |
民族学 | 2篇 |
人才学 | 8篇 |
人口学 | 3篇 |
丛书文集 | 168篇 |
理论方法论 | 24篇 |
综合类 | 311篇 |
社会学 | 30篇 |
统计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5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2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33篇 |
2013年 | 26篇 |
2012年 | 51篇 |
2011年 | 56篇 |
2010年 | 74篇 |
2009年 | 65篇 |
2008年 | 65篇 |
2007年 | 45篇 |
2006年 | 37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6篇 |
2000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何庆仁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3):100-103
被害人承诺是一种合法化事由.对大多数仅关涉个人法益的犯罪之承诺具有合法化的效力,但对于人身及生命的法益,尤其是关切于公共的法益则不然.被害人承诺必须在承诺能力、承诺瑕疵、承诺对象、承诺的主观要求等方面符合一定要求方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2.
对刑事被害人,虽然中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救济方式,但是在司法实践中,仍然有许多被害人及其近亲属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无辜的受害人却常常连犯罪中遭受的损失都“找”不回来,要自己忍受身体的残疾、心灵的创伤和经济上的困境。因此,如何保障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是刑事诉讼法所要着重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正如有的学者所讲“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关系是对立的,双方的诉讼权利保障构成了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基本内容,忽视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是片面的、不适当的”。如果对被害人的权益问题处理不当,就可能引出新的社会矛盾,甚至于新的报复性犯罪。因此有必要从健全我国诉讼法律制度出发,重视完善我国被害人权利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23.
124.
正2月18日上午,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法院认定,被告人林森浩故意杀人罪成立,一审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被害人黄洋的家属对判决结果感到欣慰;林森浩的家属则表示不相信他是杀人凶手,将提起上诉。宣判前,林森浩接受记者采访,讲述了案件始末和内心的想法。这一案件自从去年4月以来,持续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 相似文献
125.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9-112
未获被害人同意是强奸罪最基本的构成要件要素。暴力、胁迫等手段是被害人不同意的外在表征。被告人排除成立强奸罪要求被害人存在同意且同意有效,同意有效首先要求判定被害人具有同意能力,然后结合暴力、胁迫等手段的强弱具体分析。据此,轻微暴力或胁迫通常不能使同意无效。 相似文献
126.
雷幸旺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23(9):68-71
刑事被害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本应获得罪犯的赔偿,以维持其基本权利。但在司法实践中,被害人往往得不到合理及时的赔偿。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保护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应该尽快构建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实现惩罚犯罪和保障人权的有机统一。目前,我国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实践上,以及公民法律素养等方面均为建立此项制度提供了条件。在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立法方面,应确立补偿对象和条件、补偿的范围和资金来源以及补偿的机构。 相似文献
127.
王锦慧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2,(4):76-80
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问题,从理论研究来看,我国学者多视角、全方位地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立法规定看,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及刑法为刑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提供了法律依据。而从司法实践来看,被害人的权利救济却远不尽人意,在被害人权利的实现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经济求偿权的实现也做了一些有益尝试,如刑事和解、国家补偿和社会援助等,这些活动为我国刑事被害人权利救济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28.
刑事被害人救助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仁亮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33-38
刑事被害人救助是现代人权保护的重要转变,发达国家已将其作为刑事犯罪领域的重要课题。我国对刑事被害人救助的研究时间较短,国家立法层面上作为较为迟缓,但地方已经展开探索。因此,从社会维稳需求、刑事利益平衡、刑罚理念基础三方面对刑事被害人救助进行法理思考。同时,认真分析国家最新的立法动态,总结各地实践中的经验与不足,综合从救助原则、救助对象与范围、救助标准与方式、资金来源、救助机构、救助机关以及救助程序上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基本体系。 相似文献
129.
130.
现代法治国家不仅要防止公民的权利受到侵犯,而且在公民权利受到侵犯后,要及时给予公正的救济。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不仅是对被害人的救济,而且是对国家内涵更好的阐释。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对刑事诉讼的理性认识,建立中国的被害人保护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