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6篇
  免费   4篇
管理学   149篇
劳动科学   15篇
民族学   8篇
人才学   30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85篇
理论方法论   35篇
综合类   506篇
社会学   195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26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81.
契诃夫的文学创作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善于从平凡的日常生活发现社会问题,描写人物有独具匠心的心理描写,浓郁的抒情性使他成为“散文写作的普希金”,以巧妙的讽刺鞭挞丑恶的事物。  相似文献   
82.
本文主要以老舍《猫城记》、沈从文《阿丽思中国游记》张天翼《鬼土日记》、张恨水《八十一梦》等作品为典型,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幻设型讽刺小说”的论题并加以阐释与剖析,探讨了这一类型小说的历史源流,指出了它在现代时期在现实性、深刻性、悲剧性等审美特色方面对以往作品的突破,并且借助它作为传统文学创作、批评中的“异类”角色所遭受的历史命运,提出了进一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3.
漫画     
《人才瞭望》2010,(4):111-111
  相似文献   
84.
陵儿 《市民》2007,(3):F0003-F0003
1990年秋,应纪念黄遵宪先生作命题画之邀,冰兄据黄遵宪《度辽将军歌》诗中“八千子弟半摧折.只幸腰间印未失”两句的诗意而作画。  相似文献   
85.
他是漫画大师,也是中国高龄文化名流中最懂得享受生活的;他已90岁了,却还整日忙忙碌碌有做不完的事情。让我们在生活细节中体味这位老人的快乐人生吧——  相似文献   
86.
当代作家DBC彼埃尔以美国社会为背景,获得2003年布克文学奖小说《弗农小上帝》,是一部具有讽刺性意味的杰作。通过对文本叙述的弗农事件的分析,揭示其所蕴涵的借用耶稣督神话原形的叙事在后现代传媒文化中的狂欢化表现,是具有强烈娱乐精神的后现代大众传媒及其文化对耶稣基督神话原型的讽刺性颠覆。  相似文献   
87.
沈从文故事中对农人目光的文本化(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沈从文笔下的乡下人总是用一种独特标准来观察和批判城市以及城里人。这是异乡情调一种典型形式,即“乡下人”对于城市所形成的印象。沈从文将城市读者的“他者”构成叙事话语,所表现出来的始终是一种社会学意义的距离,同时也是一种民族学意义上的,或者性别和世代上的区分。从这种观察中得到的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对立通过反语和讽刺反映出来。作者拒绝叙述者无所不知的权威,叙述者的声音始终是不张扬的,而且他的写作是以语言的克制为特征的。从这样的叙事实践中所得到的结果,正是话语与话语对象之间的一种距离,同样也是作家与他所创造的世界之间的协调一致。  相似文献   
88.
语域的故意混淆与讽刺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域理论要求语言必须随着其场合的不同而变化,但是有些作家为了讽刺幽默的需要反其道而行之,故意混淆语域的运用。本文通过举例分析正、设单词的故意混淆,大、小词的故意混淆及文体的故意混淆,论证了它们的讽刺幽默效果,并阐述了它们对理解文章深层含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
李滨声这位被称为“20世纪最后一位才子”的漫画家。自上个世纪50年代起就致力于内部讽刺画的创作和研究。虽然历经坎坷。但至今没有放下画笔。几十年来创作了不胜枚举的漫画、风俗画、水墨画、速写等。  相似文献   
90.
<情?>之文字内容、封面插图、作词作曲均出自一人之手,这在图书出版史上尚属首例.为表述对"情"的礼拜、呼唤、和疑问这一深刻主题,为适应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作者王福林较多地运用了精炼平实冷峻的新闻语言,加快了小说的内在节奏,使读者尽快统揽全局.作者又以每章节开头的"兴"与诗情洋溢的歌词、描绘的个个风情画面三者结合,创造出一种深邃的诗的意境.在人物心理描写方面,则立足于意识流与梦境的相结合,步步深入,剖析人物内心深处,且运用杂文的入木三分和漫画的略带夸张的手法,刻画了一些非正面人物,以针砭生活中的丑恶和那些本应抑制的欲望.而贯穿小说始终的丰富的知识内涵,又给人一种深深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