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2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9篇
人才学   8篇
丛书文集   61篇
理论方法论   12篇
综合类   255篇
社会学   97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411.
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相似文献   
412.
张运国 《可乐》2010,(6):55-55
余光中年轻时就诗才不凡。随着名气渐大,他准备出诗集,请新月派的理论家梁实秋作序。 不久,序写好了,是一首分三段的诗。梁实秋让余光中去拿。到了梁实秋那儿,余光中一看,这首诗与诗集内容没什么关联。  相似文献   
413.
钱谦益在《列朝诗集小传》中对七子及竟陵抨击最甚,竟陵不受好评,在当时为学界共识,对七子的抨击却往往惹人非议。钱牧斋对七子的抨击态度如此激烈,固然有门户之习方面的原因,然联系牧斋所处之环境及其文运系乎国运的观点,则不难理解作为文运转折点的七子何以会激起牧斋的愤激之情。牧斋以为,七子为文运之转折点,国运盛衰亦从之转变。  相似文献   
414.
人民网文化读书频道从“心系汶川”征文近万首诗中精选了100首诗,编成汶川地震诗集《汶川情·中华魂——人民网“心系汶川”征文诗歌精选》(以下简称《汶川情·中华魂》),此诗集已于2008年7月公益出版,这是一件非同寻常的事,一件颇有意义的事,一件令人感动的事。正如国务院新闻办网络局副局长刘正荣先生所说:“人民网做了件好事,做了件实事,把抗震救灾中广大网民以诗歌形式表达的真情实感汇集成册,有着特殊的时代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15.
亦浪 《江海纵横》2009,(6):59-60
2008年,是悲喜交加的一年。这一年里,中国有太多的理由让世界感动,中国有太多的美丽让世界瞩目,中国有太多的诗篇让心灵震撼。这一年里,发生了百年未遇的地震灾害,举办了举世瞩目的奥运盛会,诗人们以巨大的热情关注着这两件大事,写出了一首首华丽的篇章。写一首诗或者几首、甚至十几首诗歌,也许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16.
正诗人往往是孤独的,当然这种孤独更主要体现在精神上。朱自清在散文《荷塘月色》里写道:"热闹的是他们,我什么也没有"。当时他面对的是一片蛙声,蛙声越聒噪,他越感到孤寂。当下我们面对的声音(噪音)更多,要真正在孤独中思索是多么不容易  相似文献   
417.
年老感怀     
付健羽 《老友》2013,(2):21-21
白发鬓衰重怀旧.恩遇似海共悠悠。峥嵘岁月堪回首.坎坷征程值探究。  相似文献   
418.
刘晓林书法     
此诗读作:一龙二凤三倒(道)山。三清四水会八仙。五湖四海为朋友。九走江河倒(到)四川。  相似文献   
419.
三泉急涌似荷莲,玄烨品尝称首泉。 吾亦抢先争水饮,济南不负往留恋。  相似文献   
420.
《乐全诗集》提供了打开瞿佑晚年思想的一扇窗口。结合特定文献可知,瞿佑既身为英国公张辅"幕僚之长者",则参与了张辅重大事件的谋划。特别在平定汉王之乱中,瞿佑当有所建树,宣德三年"太师仍以家舰送至南京"便是对瞿佑留居英国公张辅"西府"三年工作的认可与回报;通过分析《乐全诗集》对卫武公的推崇,可知瞿佑自谪放到留居英国公"西府"期间的思想活动:在谪居保安期间,瞿佑积极参与边塞事务,以诗文羽翼政教;留居英国公"西府"后,"有志于武公之学"便成为张辅与瞿佑的日常人生功课,即以卫武公为道德楷模,将个人融入家国,知所进退,辅佐君王以实现儒家之功业。由此,瞿佑逆转了"辅导失责"的公众形象,并完成"乡里之全人"形象的自我建构。《乐全诗集》记载瞿佑的人生悲欢,运河纪行也见证了"全人"背后的心酸;《乐全诗集》体现出运河行船特点,无论是过闸、击鼓发船还是饮食等,都留下了深深的运河烙印,提供了大明宣德三年(1428)运河行船的生动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