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8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21篇
管理学   54篇
民族学   116篇
人才学   27篇
丛书文集   631篇
理论方法论   151篇
综合类   1977篇
社会学   186篇
统计学   4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100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14篇
  2012年   264篇
  2011年   288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24篇
  2008年   251篇
  2007年   180篇
  2006年   101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求是学刊》2017,(2):163-172
"为人后"是大礼议争端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关系到世宗的法权和族属。就此形成了以杨廷和为代表的"为孝宗后"派和以张璁为代表的"继献王嗣,继武宗统"派。"为人后"命题出自《仪礼·丧服》及《春秋》,是两派论争援引的主要依据,但两派基于此命题的取舍与分析又各不相同。杨派重视《仪礼》和《公羊传》的结合,试图以宗法和授受关系限制人主,在天子诸侯是否为宗法方面所论不全,在有无为人后方面得其要旨,在为谁后问题上抓住了授受之义,然"后孝宗"的方案有拘于伦序的牵合,在推尊献王上有教条照搬汉宋儒者倾向,忽视了经典推尊本生父母的宽容度。张派重视《礼记》和《左传》的结合,试图为人主解开宗法的束缚。在天子诸侯为宗法方面见解独到合乎经典,但试图由此推论天子诸侯不为人后则不妥。并将为人后命题斥为汉人陋说,故而独创统嗣分立之论。两派对同样文献的释读有某些共性和区别,也都回避了某些材料,在理解经典原文时各取所需。张派在推尊献王的程度上较于杨派更为合理,然降低孝宗武宗的尊称,其误与杨派降低献王之误如出一辙。由于张派开启了统嗣分立,所以在世宗要祔庙献帝时遭遇了理论上的矛盾。  相似文献   
972.
《孟子·尽心上》中"万物皆备于我矣"一句,历来或被恶意曲解,或被不自觉误读。《孟子》中,"万物皆备于我矣"下连接"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求仁莫近焉",它讲的并非物我关系、思维与存在关系、意识与物质关系等哲学根本问题,而是讲人身具备万物所有的优越条件能通过思想意识修养进而达到更高一层(仁)的精神境界问题。该句不能解释为"天下万事万物都在我心中具备",也不能据此一语而给孟子冠以哲学上主观唯心主义等具贬义之词。  相似文献   
973.
《五十年代》是由美国诗人罗伯特·勃莱与威廉·杜菲创办的一家纯诗歌刊物,至今该刊已历经长达半个世纪,除了它自身的发展过程是部既富故事性又颇有参考价值的历史外,它还见证了美国诗歌的一段特殊历史,另外,它在"深层意象"诗歌流派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974.
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以简练的笔触呈现了现代美国中下层平民的精神世界。他们孤独、苦闷、软弱,因为他们存在于一个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疏离化的世界中。卡佛的这部小说集让我们看到精神生态失衡的可怕后果,更为我们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精神困境提供了可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975.
罗伯特·斯通以成熟洗炼的笔法,为诸多事物赋予了特别的意象。本文就鹿这个具有代表性的意象,结合西方神话和圣经进行原型分析,发掘出“柔弱”、“猎物”和“亡途”三个鹿意象特征,揭示求生与死亡这对隐藏的矛盾,展现故事情节的张力,论证鹿意象与小说中人物形象塑造之间的独特关系,以期帮助读者进一步认识罗伯特·斯通的文学创作艺术。  相似文献   
976.
天高气爽。望树海无边,风起松浪。一只雄鹰上下,纵情宽广。满山野果皆红透,聚枝头足堪欣赏。兔驰芳草,菌生杂木。瀑流岩上。  相似文献   
977.
莎士比亚在《裘利斯·凯撒》中塑造了四个典型人物:斯多葛主义者勃鲁托斯、伊壁鸠鲁主义者凯歇斯、意志至上者凯撒与诗性哲人安东尼,并在重大历史语境中重构了他们各自的欲望、思维方式、选择、行动及命运间的复杂关系,进而实现了他对"诗与哲学之争"这一古老的显性问题的隐微书写。这一书写有意识地将不同思维方式固化到四个有着不同体格、性格、德行、政治智慧的典型人物之中,不仅折射出莎士比亚在"诗与哲学之争"问题上的立场与观点,而且表明他是一个将文学、哲学、政治融为一体进行综合考量的艺术大家,明显流露出他对当时英国社会的忧思,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与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978.
美国当代生态诗人加里·斯奈德对中国唐代隐逸诗人寒山的诗歌翻译拉开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寒山热现象的帷幕,斯奈德及“垮掉的一代”对寒山的文学接受既有跨越时空的沟通与共鸣基础上的还原,又不可避免地带有跨文化传播中基于各自文化传统、文化语境与创作个性而产生的误读与异变,这在双方对待自由、自然、社会和宗教的同中有异的态度、理念及追求上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979.
对中国的鲁迅和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分析其共同的写作技巧与表现手法,探讨了重读他们作品的现实意义,重点论证了鲁迅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之间存在着的平行关系,揭示了文学发展的必然规律,弥补了国内鲁迅文学与爱尔兰文学比较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980.
詹姆斯·G·马奇和约翰·P·奥尔森,多年来大声疾呼,在政治学研究中要重新重视制度的作用和价值。他们指出,由于对人民主权理论的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同,便形成了聚合理论和整合理论、聚合式制度和整合式制度。他们对两种理论进行了比较研究,对评价两种制度的标准、以及两者的功效进行了对比分析。正是在这种比较研究中,他们提出了自己的恰适性制度理论。认真研究他们的这种理论,能够启示我们:自觉坚持和发扬民主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群众路线;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深化对于改革、创新的理解,提高改革、创新的自觉性、主动性;加强对于公职人员的教育,建立和不断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