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1篇
  免费   124篇
  国内免费   24篇
管理学   927篇
劳动科学   79篇
民族学   66篇
人才学   104篇
人口学   32篇
丛书文集   1284篇
理论方法论   268篇
综合类   2658篇
社会学   499篇
统计学   18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91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88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427篇
  2013年   358篇
  2012年   446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436篇
  2009年   424篇
  2008年   533篇
  2007年   415篇
  2006年   314篇
  2005年   291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181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41.
社会     
《领导文萃》2014,(8):134-134
中国就业市场在冰与火之间纠结 在中国.招聘与求职条件错位导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正日趋明显。事务性岗位面临人员过剩,而工厂劳动力和餐饮店店员等越是接近于简单劳动的岗位,越面临慢性人员短缺。多达2.6亿人的外地务工人员强烈要求提高工资等待遇.而年轻人拒绝简单劳动的风气也在扩大。中国政府重视的就业稳定可能出现动摇。  相似文献   
142.
田甜 《南都学坛》2014,(3):68-70
霍桑的代表作品《红字》是一部以描绘各种矛盾为主导的作品。作品最大的矛盾在于霍桑对人性的赞颂以及对自我"原罪"思想之间的结合,霍桑被生命的热情所感染,同时自己却被传统的宗教文化所影响。清教教义与人性之间的矛盾,是霍桑思想矛盾的根源所在。深受霍桑矛盾思想的影响,《红字》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塑造上都存在矛盾之处,但也正是这些表述和写作手法上的矛盾所在,反而使作品充满了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143.
雷英 《现代妇女》2014,(10):349-350
朝鲜半岛三面环海,地势狭长,历史上这个民族承载了难以言说的深重苦难,而现今,牵动世界神经的朝核危机更是把朝鲜半岛推向风口浪尖。因此,不少艺术作品就以此为“母题”,展现民族分裂后的矛盾、对峙与残缺。2013年,由韩国新锐导演柳承莞执导的影片《柏林》,再次聚焦朝韩双方的敌对,也再次表达了韩朝民族的悲与痛。  相似文献   
144.
文章将德莱塞、杰克.伦敦、菲茨杰拉德等三位作家作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文学作家的代表,运用文化批判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他们的重要作品放在美国现代化转型期的社会文化氛围进行考察,探索他们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价值取向和信仰判断,阐释美国社会在转型时期的社会现实和社会主体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行为,进而探讨同一文化中的不同作家在创作中的共性特征及不同的人生价值理想对各自创作的重要影响,展示出美国社会转型时期大众社会价值观的分裂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5.
员工的建言被管理者采纳,才可能真正产生积极的效果。基于权力的趋近—抑制理论以及自我效能理论,以254名管理者为样本,分析管理者权力对采纳下属建言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可以发现管理者的权力对其采纳建言有积极影响:管理者自我效能在权力与采纳建言之间起中介作用;管理者的权力距离对于管理者自我效能与采纳建言之间的关系有调节作用,管理者的权力距离越小,管理者自我效能对采纳建言的影响越大。在此基础上构建的管理者采纳建言理论模型,有利于激发管理者采纳建言、员工有效建言。  相似文献   
146.
中国人的矛盾观不同于黑格尔的矛盾观,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矛盾观。中国人矛盾观的最大特点是,把矛盾看成是一种消极的东西,因此矛盾不可能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对矛盾的解决,中国人有三种方法:"和稀泥"、妥协、斗争。中国人更看重前两种方法,至于后一种方法,即斗争,中国人一般是不会使用的。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国人才会拿起斗争的武器。  相似文献   
147.
《理想国》卷十从哲学的立场出发否定文艺,但却成为美学的奠基之作。柏拉图抨击文艺不能把握真理、培育非理性部分,其目的在于确立哲学的地位。但他的否定中存在矛盾和裂隙,给予文艺巨大的发展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148.
当"变老"让大多数人变得孱弱无助时,叶芝却因"变老"而更加坚强有力。其秘诀之一是其"矛盾"意识。叶芝不甘于随"变老"而来的止息,他不断地制造矛盾并掌控矛盾,让生命在矛盾中绽放活力。叶芝以"变老"为主题的诗歌是其"矛盾"意识的最好阐释。  相似文献   
149.
<正>资源稀缺性是经济学方法论中研究供求矛盾的一个概念,这个稀缺理论同样可以用来解释公共行政领域中的一些现象。干部职位的稀缺性,是指干部职位的供给量远远小于其需求量。职位供给量是指政府部门能提供的职位数量,职位需求量是指党政领导人才对干部职位的需求数量。由于职位升迁是公务员获得认可的最直接表现,最具激励手段,职位的有限性与需求的无限性之间就构成了基本矛盾运动,因此干部职位稀缺性伴随着干部队伍建设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150.
追求物质欲望的满足是人类个体以及整个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生理基础和心理动力,然而物质欲望本身在推动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间接引发和深化了种种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危机。只要不带狭隘的个人偏见我们不难承认,社会上有多少人受物质欲望的驱使而严重损害了身体健康、破坏了家庭和谐、扰乱了社会秩序。从唯物史观的视野探讨物质欲望与社会矛盾产生和深化的内在关联,以及人类能否有效规约自身物质欲望膨胀的趋势,从而提出一个反思的角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