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7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62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79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清末法制改革与法制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永进 《社会科学家》2005,14(3):175-178
清末法制改革翻译了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法典法规,引进了近代的法律思想、法制原则、法学术语。经过改革,中国逐步建立了新的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确立了新型的法制思想和原则。这次法制改革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法制近代化的进程,是法制近代化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2.
华侨在广州城市近代化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多领域、多维度地推动了广州城市近代化进程。经济上,投资近代工业、金融、商业等领域,促进了广州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发展;城市建设方面,不仅在发展理念、交通变革等方面影响了广州近代城市建设,而且投资房地产,拓展了城市发展地域,推动了广州城市功能转型升级。在广州近代化历程中,华侨资本大量进入广州,资金回报率高固然是一个原因,而广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良好的社会环境,也是吸引华侨投资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3.
容闳是中国留学美国的第一个大学毕业生。“以西方之学术,灌输于中国,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是容闳毕生的追求。从率领幼童留美,完成“中华创始之举”,为社会转型提供一批栋梁之材;到引入“制器之器”,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从国外引进成套先进设备,为近代机器制造业奠基;再到同情太平天国起义,参预戊戌变法维新,促进辛亥革命,走在社会政治变革的前沿———容闳的认识与实践,表明他一生追求光明,与时俱进,无愧为中国近代化的卓越先驱。  相似文献   
114.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岭南文化中有关经济、政治、社会方面的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对我国近代化进程产生深远的影响。深入研究岭南思想文化,分析其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取得的成果,掌握其形成的优势,揭示其发展特征,探索其在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能对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我国更快更好地建设现代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5.
严修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其教育主张及教育实践极大促进了直隶教育的近代化。他提出了改革进而废除科举制的主张,这为直隶教育向近代化方向迈进清除了最大的障碍;在学部主政期间他创立新的教育体制,为直隶教育近代化奠定了制度基础;此外,他兴办了各级各类的新式学堂,形成了直隶近代教育体系的雏形。  相似文献   
116.
孙海霞 《决策探索》2008,(20):59-59
中国古代法律自成一系,是中华法系的代表.但在19世纪40年代,中华法系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工商为基础的西方文化对传统文化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也包括法律.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步步紧逼,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口.  相似文献   
117.
张之洞是近代中国政坛上风云显赫的人物,是晚清一代重臣,也是洋务运动后期的重要首领之一,他对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对政治、经济、军事及教育方面的近代化的贡献,以及他间接地为近代化的实现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18.
教会学校的存在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国家地位在教育上的反映,同时在客观上成为西学东渐的桥梁和媒介,也是中国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过渡的促进因素.它为中国近代教育改革注入了新鲜的文化因子,将西方先进的办学模式带到中国,从课程、方法、规章制度到教材的编写,对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于中国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的发展,传播西学和西艺,培养具有科学知识和新思想的人才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9.
开埠是资本主义列强用武力强加给重庆的病态的开放,是重庆沦为半殖民地化城市的开始,却在客观上成为重庆城市近代化的契机。开埠促进了重庆城市功能的转变、城市地域的拓展和城市规模的扩大,促使城市社会结构、城市文化环境和城市社会生活等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20.
清政府为维持满洲贵族的政治、经济利益,从康熙朝起,在东北地区长期实施封禁政策和旗民双重行政管理体制,设置了军府制度,以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镇守东北.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清政府下诏“变通政治”,从1906年开始的清末东北新政,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此后,东北地区设立行省,广设州县等地方行政机构,标志着东北八旗军府制度的终结和道、府、厅、州、县民治体制的确立,促进了东北地区行政机构的近代化.东北地区的新政作为清末新政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性,实现了边疆内地行政机构的一体化,对于巩固边防、有效地抵制列强对东北地区的侵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