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管理学   13篇
民族学   15篇
人才学   3篇
丛书文集   263篇
理论方法论   33篇
综合类   379篇
社会学   12篇
统计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论清末新疆“新政”──新疆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开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清末新疆“新政”,从历史发展的角度重新进行了比较全面的审视和评价,认为实际上是新疆向近代化迈进的开端,对新疆近代化有重要意义,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632.
论洋务时期的教育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纵横两方面集中考察洋务时期各类学堂的创设和书院改制、学堂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管理 ,认为尽管甲午战争以前的新式学堂只是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附在旧体制上 ,布新而不除旧 ,但洋务教育毕竟是一种新的教育模式 ,在许多方面都已逸出传统教育的轨迹 ,具备了近代教育的性质。  相似文献   
633.
论清前期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趋势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如何衡量清前期中国社会发展方向 ,是清史研究的一个基本课题。本文在对近代化理论和方法做出自己的解释的基础上 ,分析了清前期中国社会转型的三个特征 :政府对基层社会政治控制的松弛化 ,以及普通百姓人身自由的扩大 ;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 ;与上述变化相适应的反传统观念的兴起与传播。作者认为 ,清前期的中国社会在事实上已经形成了从传统向近代转型的态势。研究中国近代化史 ,不能置鸦片战争以前的发展成就于不顾 ,不能将 1 84 0年前后的中国历史截然割裂。和西方社会比起来 ,清前期中国社会的变革是缓慢的 ,但并未止步不前 ;是凝重的 ,但充满了希望。持续而不间断的进步 ,正是我们民族历史独有的特色和风貌。  相似文献   
634.
本文从货币流通的新角度研究中外经济关系。全文分三部分:一、中国并不从来就实行与外界隔绝的政策,中国古代的钱币流行于各国并影响了各国经济;二、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西方银元流入中国并渐成扩展之势;三、西方银元在中国流通的经济现象,消极影响巨大,但也起到刺激中国币制改革、推进中国货币近代化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635.
20世纪初期,长江下游城市发生了重大变化。上海、无锡、南通等工商业城市迅速崛起,成为该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其形成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治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这些城市的近代转型:政府的扶植导向、城市民族资产阶级的爱国热情、城市知识分子群体的政治民主化倾向构成了较为优良的环境因素;中央及地方政府权威沦落、城市社会冲突、战争等引起的社会动荡失控成为重要的不利因素。所有这些不同因素在这一时期整合作用的结果,使长江下游城市呈现出起伏不定、有限发展的状态。  相似文献   
636.
进入近代以后,湮没于清初的船山思想经湖南士人邓显鹤、曾国藩、曾国荃、郭嵩焘等人努力发掘得以复苏,并对湖湘文化的近代化产生了巨大影响.船山的道器观、变法论、尊王攘夷观、两害相权取其轻、历史进化论等在湖湘文化近代化中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7.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既有研究往往注重西方文化和教育体制对中国传统教育的冲击之外部影响,而对中国教育自身的演变过程关注不够.心理学的认知学习理论为研究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自身演变提供了一个新的视野.以京师同文馆的创立及1866-1867年关于添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为例,重新分析京师同文馆与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内部关系,可以发现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可学习性、中国有学习西方教育模式的强烈功利性动机以及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自身分裂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科学教育模式的三个必要条件,而这也正是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体制形成的认知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638.
国立东南大学与江苏教育近代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南大学是中国近代著名高等学府之一 ,其创建与发展是近代江苏社会推动的产物。作为一所国立大学 ,东南大学创立以后 ,不但为近代江苏培养了大批社会发展急需的各式人才 ,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江苏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639.
清代民间教育的近代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清代整个教育的近代化,清代民间教育也逐步实现了自身的近代化,并被纳入结构完整的近代教育体系之中,其近代化对近代教育体系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40.
董凌锋 《天府新论》2006,507(5):125-129
慈禧太后长期作为晚清的实际最高统治者,与中国近代化历程关系密切,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虽然学界中也有肯定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所做的积极贡献,但大多数研究结果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是毁多于誉。其实在近代化历程中慈禧太后所面临的影响近代化的阻力既有顽固派的阻挠,也有西方列强的干扰。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的贡献,主要表现在:重用汉族官员;派遣留学生及废除科举;清末政治改革。慈禧太后对中国近代化也起到了一些消极阻碍作用:阻挠进行宪政改革,极力维护君王专制政体,且在戊戌变法之后,禁止言论自由,不准改革科举考试办法,进而支持义和团,围攻使馆,向八国宣战,导致联军入侵,几乎亡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