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2篇
丛书文集   27篇
理论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103篇
社会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32.
小说是描写触觉的艺术,大小说家都重视描写手等触觉感官;描写触觉是为了触及人物的灵魂,并使其精神升华;描写触觉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犹如走钢丝一样,我国小说描写触觉已迈出了矫健的步子。  相似文献   
33.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安忆的创作不论是在纵向的自我比较中还是横向的同行比较中都发生了很多变化.她以家常生活作为载体,关注人的心灵世界,创作出独特的更具震撼力的普通人的传奇.在当代的背景下,她继承又颠覆了中国传统的创作手法,不以虚、反以实创造出意境之美,寻找到了工笔和写意之间独特的平衡点;拓宽更新了语言的使用,增强了文字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34.
本文沦述了听觉描写艺术的多样化技巧,并指出了开拓创新其表现领域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5.
以体验哲学主要观点为指导,研究通感隐喻产生和存在的认知基础:通感隐喻的产生有其物理基础、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作为一类特别的隐喻,通感隐喻的跨感觉域映射具有规律性,总体上呈现出一定的方向性,这是由认知发展心理学基础、普遍认知原则基础、和感知体验基础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36.
朱自清在其散文《荷塘月色》、《绿》中,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传达出内心的意蕴,尤其是他的比喻贴切自然而精妙,恰到好处地把事物的神态表达出来,其通感妙不可言,给人一种新颖、美妙的感受。  相似文献   
37.
38.
钱钟书《通感》一文的发表 ,标志着通感作为一种审美理论、艺术理论的正式产生。其后 ,将通感作为一种修辞表现手法、感觉心理现象及由对某一门类艺术的感受连带勾起对其他相关艺术门类的感受 ,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不足在于 ,未能重视人与自然、感觉与心觉沟通这些通感研究最为重要的宗旨和层面。  相似文献   
39.
刘坤  唐桂兰 《江淮论坛》2007,(4):140-142
通感是鉴赏艺术品的重要途径.本文从“读意境”,“引起共鸣”,“发挥想象、联想和再创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揭示了通感现象在鉴赏美术作品中的巨大魅力,使人们在鉴赏艺术品时获得更丰富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40.
毛静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3):19-20,46
李贺在创作中把视觉、味觉和听觉等感官打通,达到了互通的效果。"通感"的手法揭示了李贺诗歌艺术形象组成 的独特表现。李贺诗中用典多而频,读者自然很难捕捉其真正的涵义。这就需要我们为这些典故找到可靠的根据,合理 诠释李贺的诗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