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管理学   10篇
劳动科学   1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6篇
丛书文集   11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64篇
社会学   23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一清 《当代老年》2014,(3):52-52
一年春天,诗人李啸村自湖南浏阳来到山东潍县拜访郑板桥。老朋友相见,分外亲热,郑板桥连忙设宴款待。酒过三巡,李啸村笑着说:“老兄,我有上联一句,你若能对,我赠老兄浏阳特产一件。”说罢,他吟道:“红杏枝上飞粉蝶。”  相似文献   
92.
郑文 《人才瞭望》2014,(3):77-77
清代时,有一天,江苏镇江金山寺来了两个寻常客人.寺中住持见这两个人穿着平常,没有半点气派,就非常冷淡地哼哈了两下,算是招呼,连招待一杯清茶也觉得多余.过了一会儿,从旁人口中,得知其中一位游客正是鼎鼎大名的文士——“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于是这位势利的和尚匆忙厚着脸皮,乞求郑板桥写一副对联留念.郑板桥并不拒绝,当场抻纸挥毫写道:  相似文献   
93.
开宗明义:之所以要篡改“扬州八怪”成“五怪”。是因为“八怪”中另有“三怪”不在此列。扬州八怪,说的是清朝活动在江苏扬州的八名画家。至于是哪八位画家,历来说法不一,现在公认的看法是汪士慎、李解、金农、黄慎、高翔、李方膺、郑板桥和罗聘。称其为“怪”,原因在于他们的画作别具一格,开时代之风气,因为在他们之前,  相似文献   
94.
我国清代著名书画大师郑板桥,一生最大的乐趣就是以画会友、以茶待客,而在全国诸多珍茗中,最受他钟爱的就是“色如翡翠、香如兰蕊”的松萝茶。讲到板桥先生的松萝茶缘,先得从一位休宁籍的苏州茶商程羽宸说起。据史载:程羽宸祖居徽州休宁城东柿树园,是清康熙年间苏州最大的徽州茶商。他在苏州开设的茶号达三十九处之多,其中茶类最全、规模最大的总铺“珍茗斋”就开在苏州玉泉街口。  相似文献   
95.
孟桢 《船山学刊》2006,(1):59-61
郑板桥的矛盾人格主要表现在:积极进取的儒士人格和惊世骇俗的狂怪人格两个方面,而造成这种人格的成因则主要归结为:儒家正统教育的塑造,狂狷名士之风的继承,以及当时的个性主义思潮三者对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早年落拓不遇,乾隆元年(1736年)四十四岁时才中进士,先后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十多年。他在任期间能体察民间疾苦,遇事护贫民而抑富豪。后因荒年替百姓请求赈济,得罪了上司,在乾隆十八年(1753)春,六十岁的郑燮被罢官。此后他居于扬州,卖书画度日。  相似文献   
97.
明清 《快乐青春》2014,(7):23-24
传说郑板桥当县官的时候,当地有曹氏兄弟两个,无恶不作,专门欺压百姓,良家妇女被他两个糟蹋得不计其数。郑板桥早就下了决心,宁可乌纱帽不要,也要把这两个祸害除掉。无奈这两个案犯就是抓不到手,为什么呢?因为抚台大人是他们的亲姐夫,兄弟俩听说郑板桥要查办他们,就躲在抚台大人家里不露面。郑板桥找到抚台大人,他一推六二五,一问三不知。就是不承认藏了他们。郑板桥不露声色,心想:跑了和尚跑不了庙,我郑板桥总有办法来惩治他们。  相似文献   
98.
正我国是礼仪之邦,客来敬茶是我国人民传统的、最常见的礼节。早在古代,不论饮茶的方法如何简陋,但它已成为日常侍客的必备饮料,客人进门,敬上一杯(碗)热茶,即表达了主人的一片盛情。在我国历史上,不论富贵之家或贫困之户,不论上层社会或贫民百姓,莫不以茶为应酬品。敬茶,不但要讲究茶叶的质量,还要讲究泡茶的艺术。有些时候,有  相似文献   
99.
崔鹤同 《中华魂》2014,(6):24-24
正郑燮(1693—1765年)中国清代画家、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出身贫寒知识分子家庭。幼年丧母,赖后母抚养。少年时从学于乡先辈陆震,20余岁中秀才。雍正十年(1732年)乡试中举。乾隆元年(1736年)中进士,曾出任山东范县知县,5年后调任潍县。郑板桥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影响,要求自己"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出仕做官,要"立功天地,字养生民"。郑板桥对官僚的贪贿污浊之风深恶痛绝,他50岁时为范县令,刚到任便出一怪招:让人把县衙的墙壁打了很多洞。有人不解,就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这是出出前任官员的恶气和俗气。他做官从不  相似文献   
100.
郑板桥曾为苏州网师园濯缨水阁题写了一副楹联:"曾三颜四;禹寸陶分. "此联寥寥八字,却概括了四个典故. 曾,即曾参. 曾子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平?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我每日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谋划事情是否忠心?与朋友交往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温习?此谓之"曾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