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5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30篇
劳动科学   8篇
民族学   877篇
人才学   14篇
人口学   17篇
丛书文集   778篇
理论方法论   61篇
综合类   864篇
社会学   79篇
统计学   5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9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46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224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23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97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45篇
  2001年   152篇
  2000年   155篇
  1999年   5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0 毫秒
191.
在自然崇拜范畴中包括对动物的崇拜.动物崇拜的最大要素就是被崇拜的动物应该与原始先民建立起某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应该是出于人类的某种慰藉心理或是功利目的.而功利目的或许是直接的,或许是间接的.在历史上,作为藏族所崇拜的猕猴就属于间接的.此外,猕猴崇拜还有复杂的一面,这就是图腾崇拜问题.后来,猕猴崇拜还与藏传佛教形成了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92.
本文对玉树的"康巴文化"作了尝试性界定,并在阐释康巴文化多元性和包容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康巴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现代价值,着重对康巴文化中包含的宗教文化、生态文化、民间文化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3.
目前,语言服务日益成为国家外语规划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青海省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还有港澳台同胞来青海旅游、工作、生活,一个良好的英语服务环境会为他们带来便利和亲切感,同时还会促进青海省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本文结合青海省实际情况,分别从公共标志的英语服务、公共服务行业的英语服务以及大型活动的英语服务等三方面引介发达城市的做法,并对青海英语环境建设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4.
"十二五"时期,青海省委省政府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紧围绕"奋力打造‘三区’、建设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科学遵循发展规律,努力克服经济压力持续加大带来的各种不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本文对青海65年发展历程进行阶段性梳理研判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十二五"时期青海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效,归纳总结了"十二五"以来青海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5.
青海大学     
《学术界》2015,(1):256+334
青海大学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11月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随着高校布局结构的调整,1997年10月青海畜牧兽医学院并入,2001年1月青海省农林科学院、青海省畜牧兽医  相似文献   
196.
党风廉政建设是青海农牧区当前的一项中心任务,全省各州县认真开展了这项工作。本文以海南州为例,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农牧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阐释了农牧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就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完善村务监督机构、做好集体三资管理以及转变工作作风等方面,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7.
清初,散居在今夏河地区的藏族各部落,多被列入“河州口外诸番”之内,名义上归清王朝统治,实际上受青海蒙古厄鲁特部控制。这种状况延续到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才随着“南番二十一寨”的设置而有所改观。“南番二十一寨”是自唐代以后,中央封建王朝首次在今夏河地区设立的基层行政建置。它的设置,对当地社会历史的变迁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8.
藏区草山纠纷的成因、危害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藏区是指以藏族为主要聚集群体的地区 ,按地理概念涵盖青藏高原主体及边缘 ,面积近乎 2 50万平方公里 ,占中国版土的四分之一。由于藏族人口的大部分成员主要从事畜牧业生产 ,因此草资源占有的多寡、草场远近及其优劣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 ,加之统治者的挑拨离间 ,因而在历史上许多地区曾为争夺草山而不时发生纠纷。譬如 :青海同仁县的加吾部落与甘肃夏河的甘加部落从 1 91 5年起曾在赛庆沟草山的归属问题上发生争议 ,当时统治青海的马步芳家族在调处过程中利用这一矛盾 ,竟将同一块草山写成两份同样内容的经营执照分发给两个部落 ,并…  相似文献   
199.
银措 《西藏研究》2001,(2):116-118
从历史上看 ,青海人口依据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不同 ,人口再生产的变动趋向是增长相当缓慢。 50年代后 ,由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情况的好转 ,青海人口再生产的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青海人口再生产的类型随之发生转变。到 70年代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青海人口再生产的无序状况已得到控制 ,随之人口再生产也转入良性循环。一、青海原始的人口增长类型趋同于人类社会所共有的人口再生产形态青海人口自古代至近代是原始的人口增长类型 ,这是以体力操作和手工劳动为主要动力的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人…  相似文献   
200.
青海厄鲁特蒙古与清朝之早期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定鼎之初 ,因忙于镇压中原地区的各种反抗势力 ,对于西陲各地只能采取安抚稳定的策略 ,即羁縻政策。清康熙帝之时 ,则逐步加强了对青海地区的统治和管辖 ,将青海诸部纳入中央势力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