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篇
管理学   114篇
劳动科学   61篇
民族学   22篇
人才学   28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22篇
理论方法论   58篇
综合类   517篇
社会学   107篇
统计学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57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931.
华安1928年置县,土地总面积1315平方公里,人口16万,是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省经济发展十佳县、全省首批"十二五"循环经济示范县,是毛主席批语之乡,"左翼"作家杨骚、著名电影导演艺术家汤晓丹的故乡,也是祖国大陆高山族同胞聚居最多的县份。华安铁观音荣膺中国驰名商标,华安玉(九龙璧)被评为十大国石候选石,福建(华安)土楼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去年  相似文献   
932.
招晓菊  彭燕 《职业》2011,(32):31-32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服务于深圳,在教学改革方面以学校特色为基础,依托企业进行了实践和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933.
和田玉(古称和阗玉),即软玉。世界许多地方都有软玉矿,但以我国新疆和田地区的软玉质量最佳,历史最为悠久。我国有四大名玉,和田玉、绿松玉、岫玉和独山玉。和田玉的玉质和历史文化地位均居首位。  相似文献   
934.
935.
夏商周的玉文化是中国玉文化的最早开创时期,文章力求通过金文字中玉部字的本义分析,来证明这段时期尤其是周代是中国玉文化的奠基和初步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936.
《红楼梦》作为中国小说史上一部经典名著,其复杂的体系、复杂的思想、复杂的人物关系、复杂的故事事件,是学者永远谈论不完的话题。为了表现复杂而难以言喻的体系、思想、人物、事件,作者曹雪芹精心设置了一些特殊的开场人物。甄士隐、贾雨村、冷子兴、林黛玉、刘姥姥作为《红楼梦》开场前六回中的人物,有如五面镜子,昭示了红楼故事的内在本质。借助诸人,我们可从中窥见伟大作家结构小说时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937.
先秦时期,玉的审美价值不仅得到了较为系统地发掘,而且已经开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活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出现了政治化、宗教化以及道德化的发展趋势。先秦时期的玉崇拜,不仅深深打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诸多烙印,而且融入了中国文化体系之中,深刻影响了后世玉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38.
陈旺  袁悦  黄勇 《源流》2012,(11):54-54
日前,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准备团在惠州进行考察座谈。惠州市作为该项目的两个主要实施地区之一,将有25万亩农田纳入农药、化肥污染治理范围,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将全部纳入畜禽废弃物治理范围。据了解,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于2011年8月被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列入利用世界银行贷款2012-2014年备选项目规  相似文献   
939.
结合西方叙事学理论,通过文本细读,挖掘叙事元素——意象在叙事文学作品中的功能:除了解读其在文本叙事转换、人物塑造等细节处的运用与表达外,更注重分析意象在文本的时空建构、叙事策略及文化意蕴等方面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940.
湘江曾有“绿色湘江”之称,古往今来,以其母亲般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湖湘人。可现今其水质污染速度之快、影响之广,亦前所未有。我们应正视现实,找准污染原因对症治理,早日还“绿色湘江”之本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