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人才学   3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9篇
社会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中共中央党校,位在京畿西北。西望玉泉山,南邻颐和园。苑内绿树繁花,湖光山色,有桃源之胜,无金谷之奢。巍巍黉舍,鳇帏天成。举办省部班,已十有七载,一年两度,分设春秋。教书百万言,育才逾三千。干城栋梁,多出于斯。癸未惊蛰,冰消柳嫩,三十四期“开帷”,九十余人向学。列坐其中,如沐春风。  相似文献   
62.
正片段一:一天晚上8点多,我的姐姐和一群舞友在海淀公园门口跳舞,这时候突然警车闪着灯开过来了!警察下车,说有入举报:这里跳舞的音乐扰民!大家哭笑不得,七嘴八舌地说:"我们一直在这里跳舞,这附近根本没有住宅区,走出三个街口才有人家,扰了谁呀?"警察的态度非常和蔼,说:"我们也纳闷呢。不过我们接到报警电活总得出来一趟,有报警的就必须出  相似文献   
63.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漪园(即颐和园)建造过程中,一尊铜牛被安置于昆明湖东岸,取“永镇悠水”之意,牛身上还铸有乾隆皇帝手书的《金牛铭》。至今,这尊铜牛仍卧于颐和园内。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铜牛的尾巴在清末曾被人锯掉过。 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颐和园也遭到焚毁,因为是铜铸,铜牛得以保存下来。可是没想到,躲过一劫的铜牛,却被周围的“园户”盯上了。  相似文献   
64.
65.
创新发展不是一句空口号,需要有魄力和勇气,更要有智慧与科学发展观。以创新驱动公园发展,不畏惧创新,把自己真实的家底摸清楚,把国家的政策了解透,抓试点促进创新、搞研究谋划未来,把创新当成项目抓。更要搞好顶层设计、有序创新,狠抓管理、分期落实,用时代责任感做好创新发展公园模式调研,把颐和园打造成景区常规的固定的文展和高档次的文展相结合的一个产业的景区和基地。记者从阚跃园长的访谈中,深切地体会到了创新的涵义,也为他敢想敢做敢担当的人格魅力而折服。  相似文献   
66.
慈禧太后是历史上有名的"奢侈太后",这一点在饮食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就拿负责慈禧个人饮食的寿膳房来说,这个坐落在颐和园大戏楼东侧的炊事班共由108间房屋组成,占有八个院落,  相似文献   
67.
金鉴 《北京纪事》2015,(12):101-102
与耕织图碑结缘
  大家知道颐和园东堤有个造型精美的铜牛,以昆明湖为天河,西堤有一组建筑叫织女,寓意中国古代美丽神话传说牛郎织女七七相会。只是织女一组建筑已被英法联军焚毁。  相似文献   
68.
在线旅游平台的“电子口碑”是游客旅行决策的重要参考,对旅游目的地形象建构、营销和管理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本文选取TripAdvisor网站入境游客的1000条评论自建语料库,使用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进行标注,以探究游客眼中颐和园的形象。研究结果表明,入境游客对颐和园的认知包括“观光休闲目的地”和“历史文化遗迹地”两种形象且整体评论积极,具体呈现为对园内自然风光、园林景观、特色建筑和规模等的正面感知,对游览过程、休闲活动和历史文化意蕴的愉悦感受,以及对导游能力和品质的认可。同时,游客对人流拥挤、景观保护不力、设施安全隐患等问题存在诟病,对观光休闲活动的商业化与历史文化的“纯粹性”有差异化的“需求之困”。本文使用的跨学科视角可以丰富旅游目的地形象的研究框架,研究结果也对世界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利用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