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839篇
  免费   56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管理学   2592篇
劳动科学   103篇
民族学   1346篇
人才学   759篇
人口学   66篇
丛书文集   7960篇
理论方法论   1593篇
综合类   13305篇
社会学   2493篇
统计学   322篇
  2025年   1篇
  2024年   246篇
  2023年   569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701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584篇
  2018年   215篇
  2017年   376篇
  2016年   582篇
  2015年   802篇
  2014年   1886篇
  2013年   1544篇
  2012年   1814篇
  2011年   2307篇
  2010年   2112篇
  2009年   2373篇
  2008年   2894篇
  2007年   1962篇
  2006年   1455篇
  2005年   1361篇
  2004年   1084篇
  2003年   1048篇
  2002年   927篇
  2001年   874篇
  2000年   630篇
  1999年   288篇
  1998年   212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0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3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印章在标志发展中的历史功用及当代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章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的重要元素在标志的发展史中功不可没.古代印章自诞生起最主要的功能是示信.随着社会经济繁荣,商业发达,逐渐成为具有防伪功能的标记.唐代以后文人画的兴盛又使之为书画家个人字号所用.而在当代设计中,时代的发展已使印章的标识功能淡化,作为一种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它在现代标志设计中更多用于表达诚信,以及展示自身特有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2.
中国大陆高校历史系的教师讲授“中国历史文选”,大多依托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与这一教材密切相关的还有在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开设的同名课程,教材编纂有许多引人入胜的故事,而故事里还套着一组课程讲授的情节。本文尝试在前一篇《经典创造与学术传统》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以更生动有趣、更感人的口述回忆,特别是利用上海档案馆的档案资料,同时结合自己亲身经历,阐述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以周先生引领的复旦大学历史系的教学团队,在亦教亦编的过程中,如何完成《中国历史文选》这一教材的编纂和修订,以及通过“中国历史文选”这一经典课程的教学,展现教材编纂和教学实践互动的关系图谱,引导出更有意义的问题。“中国历史文选”这一经典课程的教学以及教材的编纂,已成为体现复旦严谨、求实、创新和批判这一学术传统的经典案例。  相似文献   
83.
现代性政治的许多特征都能够追溯到群众现象,群众的发明是唯物史观的重要成就之一。群众不是一个抱团取利的特定集团,不是一般无意志的存在,而是一种无限开放的、创造性的历史力量。群众的概念具有历史普遍性、通用性。如果没有群众,无论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还是社会主义平等政治将会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在今天,一种关于群众、阶级、政党、领袖之间的创新性设置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问题,也是历史唯物主义式政治哲学之当代阐释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4.
谢小娜 《探求》2020,(2):108-114
我国的城市建设已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城市发展进入"城市修补"的阶段。这种城市修补的目的在于阻止城市的衰退,促进城市形成新的发展。城市新发展不但是硬件条件的更新,更重要的是城市中老旧街区的功能新生和焕发结构性新活力。历史文化街区中老旧片区的改造可以说是城市老旧街区功能新生和焕发结构性新活力的典型尝试。本文以广州市荔湾区恩宁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为例,从恩宁路所在的片区背景入手,分析永庆坊改造模式,梳理永庆坊改造模式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恩宁路老旧街区焕发新活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85.
高兰 《日本研究》2006,(4):49-56
近年来,围绕历史问题,中日关系出现危机,日本推行向美“一边倒”政策使其亚洲外交陷入孤立,从而间接损害了美日同盟的战略利益。另一方面,美国的外交政策开始东移,对日本的要求日益增多。从战略利益出发,美国改变了在历史问题上对日“超然姿态”,开始适当敲打日本,希望开展中日关系危机管理。中国应促进美国对日工作的积极因素,构建良性发展的中美日关系。  相似文献   
86.
解读历史虚无主义,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革命观和阶级斗争学说,用唯物史观科学的方法论看问题,遏制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87.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立某种情境、引导学生在体验这种情境的过程中理解所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对于初中生来说,历史书上的知识点大多远离实际生活,造成了理解困难,缺乏兴趣。将体验式教学方法应用到初中历史教学中,就可以借助生动形象的表现形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基于此,在探讨体验式教学内涵与意义的同时,更加关注体验式教学方法在历史教学方法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其实施方法、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88.
《社科纵横》2019,(3):21-26
公共性的价值取向贯穿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思考的始终。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在萌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抽象到具体、由理论到现实、由公共性具体制度和体制的设计到实证分析三次历史的转向。马克思公共性思想在当代不仅彰显了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当今时代不同维度的发展问题给予了回应。  相似文献   
89.
《社科纵横》2019,(6):86-89
王朝/民族国家运用典范历史叙述建立认同的过程中,典范历史书写影响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内在心理边界,使得包括德昂族在内的少数民族也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对王朝国家的典范历史叙述做出回应.德昂族通过在神话/传说确立德昂族先民与汉族的血缘关系,自下而上地构建德昂族与中国主体民族的汉族"天赋的联结",从而实现华夏化的整体认同。  相似文献   
90.
《社科纵横》2019,(2):106-110
对人类历史进行假设性思考的本质是一种反事实思维,即个体对过往事实加以否定,并构建出一种可能性假设的思维活动。当前,反事实理论已成为社会科学领域一种常见的因果推论框架,历史学的反事实研究也在西方学界获得了长足发展。历史反事实研究对全面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解决现实问题具有不可忽视的战略价值。然而,由于缺乏合理的研究手段,历史反事实成果一直饱受争议。其根本的解决之道,在于提升历史学的科学化水平,制造出模拟人类社会发展的分析机器,进行真正科学严谨的历史假设实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