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8篇
民族学   8篇
人口学   6篇
丛书文集   68篇
理论方法论   20篇
综合类   650篇
社会学   5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6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美是人化自然的结果,山水诗画艺术是主体自然美感经验的物化形态。从六朝到宋代的山水诗画艺术,大致经历了从写形、传神、达意的转变过程,同时又折射出人们对自然美的认识的嬗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民族文化除了它的民族性以外,还有它的时代性。运用现代的美学观念与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我国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之路。  相似文献   
3.
因有以禅入诗、入画的传统,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为数众多的诗僧、画僧、诗画僧。文人墨客创作的“禅意诗”、“禅意画”与禅僧禅心外化的“禅诗”、“禅画”有本质上的区别。苏曼殊诗画带有明显的禅佛色彩,如其诗画里大量出现的禅佛名相以及带有“依我自悟”表征的“我”的形象第一人称代词,进一步强化了其现代禅僧的身份特征。  相似文献   
4.
2 0世纪末的二十余年 ,中国人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中国山水画界面对日益纷繁的文化信息资源 ,吸纳、消解、创新成了画家们的共识。吴冠中、刘国松、张仃、贾又福等四位山水画家在各自艺术道路上的探索与建树 ,为 2 1世纪的中国山水画界引出了新的话题与思考。  相似文献   
5.
年画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年画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变化,这一曾盛极几个时代的民间艺术逐渐走向了衰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审视,年画作为一种优秀的俗文化品类很有可能在将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变化其审美形式和艺术样式,向具有传统年画装饰意义的新艺术式样蜕变,成为一种新的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发展的年画艺术。  相似文献   
6.
甘肃诗人高凯的乡土诗在中国西部当代诗歌中是独特的,他构筑的乡土世界已逐渐引起评论家的关注并赢得较高的评价。他的乡土诗主要有这样三部分组成:一,风俗画的展现;二,乡情、乡愁的吟唱;三,家园意识的追寻。高凯的乡土世界是厚重的、完整的。诗歌具有哲学和人类学的思想高度。  相似文献   
7.
水彩画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一种,力争用鲜明的色彩与格调拨动欣赏者心灵深处的情弦。并通过水彩中水与彩的调和体现艺术的语言及其创作这种语言的目的和经历。  相似文献   
8.
传统山水画是祖国传统艺术发展的一座历史丰碑 ,它是中华民族给人类创造的一笔宝贵的艺术财富。它之所以如此的辉煌 ,是与古人对山水画自然美的认识及其理论是分不开的。通过对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布局以及透视基本规律的综合分析 ,对传统山水画的理论法度、画法技巧与审美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从历史的角度谈绘画与摄影之间相互纠葛与互相依赖关系 ,并预示现代艺术的发展将绘画与摄影两种平面艺术融合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杰出小说家,小说语言所形成的画面感为其作品的重要标识之一,画面感是鲁迅将绘画艺术与小说语言有机融合的产物,是“文学家鲁迅”与“美术家鲁迅”的契合点,也是鲁迅研究的新视域。鲁迅创造性地将文学思维与美术思维相结合,将白描、木刻、水墨写意和漫画等绘画艺术的理念和技巧运用到小说创作中,使其小说语言呈现出不同艺术风格的画面感。其中,白描手法勾勒出精确传神的画面是现实主义的显现,木刻刀味形成的深邃严峻画面是现代主义的“力之美”,水墨笔调造就的诗化写意画面蕴涵了中国古典主义美学韵味,漫画笔触练就的夸张象征画面是后现代主义戏谑性地展现。小说语言的画面感是鲁迅留给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一宝贵财富,它“文中有画”的特点已逐渐被人们所感受认知,探析鲁迅小说将语言和绘画两种媒介进行有机融合的创作机制,能够重新认知鲁迅小说家和艺术家的双重身份价值,思考古代诗画理论的现代性转化,探索现代文学语境下“鉴画衡文”而开辟的“诗画同道”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