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1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3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72篇
社会学   5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林浩锋 《南方论刊》2007,(1):69-69,76
义工是指出于奉献、友爱、互助和社会责任,经过登记,自愿、无偿地以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开展社会服务和公益活动的人员。在党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城市义工组织蓬勃发展,义工工作成效凸显,“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已经成了许多城市的风尚,义  相似文献   
52.
《决策探索》2014,(10):F0002-F0002
康桥论坛是郑州康桥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主办的以"健康、财富、人文"为宗旨的系列公益活动,致力于携手国内外专家、名流共同打造高端交流平台,以回馈业主、回报社会,实践"让我们住得更好"的人居理想,推动建筑、自然和人类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53.
运营16年以来,海航一贯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认真践行企业公民责任,融入社会、回馈社会,在时代浪潮中把握机遇,实现跨越。  相似文献   
54.
南文化 《江汉论坛》2007,26(9):68-72
当代美国著名建设性后现代思想家施沃伦认为,充足的物品生产和高技术等是休闲的社会基础.现今,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自我发展,物品生产和服务是第二位的.休闲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新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的雇佣和生存方式,是与传统劳动不同的新型劳动形式,是与传统劳动神圣观念有别的全新价值观和新文化,休闲标识社会结构的新变化.休闲从内容上讲就是为共同体服务的公益活动,自我实现的公益活动是理想的休闲.休闲的根本原因在于,人们由满足于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占有,转变到努力追求内在精神即内心和谐与闲适.休闲社会是值得追求的理想的和谐社会.我们认为,休闲是值得提倡的,但必须注意其条件性;施沃伦的休闲思想有忽视落后国家的发展权的嫌疑.另外,休闲应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结合.  相似文献   
55.
公益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发展的新动力,公益事业是人类社会文明与进步的标志之一。大学生是社会公益行为的主要群体,增强大学生公益观教育是公益活动发展普及创新的前提和保障。当代大学生认可公益活动,热心参与公益活动,愿意奉献爱心,但对公益的认识比较肤浅,对公益活动的参与比较被动,公益的路径有待拓宽,能力和效益急需提高,增强公益观教育很有必要。增强大学生公益观教育,既是创设公正平等、和谐文明、诚信友善社会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第三种力量。  相似文献   
56.
1993年首次申办奥运会,北京铩羽而归,一夜间地铁内外贴满了让人在落泪之后感觉十分踏实的公益广告:“申奥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于是我们继续努力。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世贸中心。在世界面前,北京赢得了令国人魂牵梦萦的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是夜,举国欢腾,北京无眠。  相似文献   
57.
郑泽群 《经理人》2006,(2):94-95
公关是一只小蚁能决干里之堤的行当, 决不允许有任何闪失从酒会、发布会、接受媒体采访、公司庆典到相关公益活动,任何组织和企业都离不开无处不在的公关活动。有些企业是潜意识或策略性的前导公关,有些则是被动或主动的公关。但是,不管哪种形式的公关活动,都是一种传递信息的实践,通过将信息有效传递给公众或目标群体,改变他们的观点。进而影响  相似文献   
58.
一个人的爱好、理想和从事的职业发生矛盾,确实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如果不调整好,你会一头都捞不着。我选择了理想,在理想中重新找到自己的职业。  相似文献   
59.
《社区》2004,(4):5-5
  相似文献   
60.
最近希望工程在实施“助学进城”的公益活动.这为进城民工的子女们又办了件实事,每个受助的学生一年可获得600元学费资助,这对生活在城市边缘的农民工家庭无疑是雪中送炭。这些资助是不是基本解决了进城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呢?经过认真调查和观察后,我们发现农民工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上,最大的难处不在学费,而在于“身份”——他们没有城市户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