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012篇 |
免费 | 17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394篇 |
劳动科学 | 12篇 |
民族学 | 31篇 |
人才学 | 44篇 |
人口学 | 20篇 |
丛书文集 | 385篇 |
理论方法论 | 153篇 |
综合类 | 736篇 |
社会学 | 113篇 |
统计学 | 14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4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29篇 |
2015年 | 60篇 |
2014年 | 168篇 |
2013年 | 163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307篇 |
2010年 | 224篇 |
2009年 | 205篇 |
2008年 | 138篇 |
2007年 | 89篇 |
2006年 | 53篇 |
2005年 | 73篇 |
2004年 | 37篇 |
2003年 | 26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4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应纳入法制轨道。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的法制平台,有利于实现规划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体系和推动我国转型期"局部法治化"的发展。在当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实施过程中,法律保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为了确保规划确立的战略任务和目标的实现,应完善规划实施的法律体系,落实责任制,并建立规划实施协调机制、监督机制和纠纷处理机制,以及生态恢复和利益补偿机制。 相似文献
82.
黎鹏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8(3):29-33
地缘经济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集团化在地域表现上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能有效地推动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论文从地缘经济区的发展前景、合作开发的普遍效应等理论探讨入手;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的建设为背景,在系统分析中国—东盟合作开发地缘经济区的现状特点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提升中国—东盟边境地带地缘经济区的功能及其主要配套性策略。 相似文献
83.
孙雅姗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2(4)
西部地区因缺乏盈利项目而发生的资金背离加大了东西部经济的差距.在以GDP为评价区域发展标准的大环境下,地处西部中心的陕西必须实行赶超东部的经济发展战略.为此以比较优势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陕西应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战略路径及战略重点. 相似文献
84.
王新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12,(6)
跨省域经济区的形成是经济、社会、生态和城镇整合发展的结果,城镇体系作为经济区的重要物质载体,其规模和空间结构直接影响经济区整体功能的发挥。基于分形理论对经济区意义上的城镇体系进行研究,不同于单纯对城镇体系的考量,必须在分工协作的基础上,科学定位城市职能,进而进行城镇体系的规模和空间整合。以中原经济区为例,选择星座型作为城市体系空间整合的主要,推动城市规模与职能定位、空间分布相协调。 相似文献
85.
成都经济区协同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怀宇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99-107
成都以统筹城乡为龙头的一系列综合配套改革举措,抓住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是为消除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障碍的成功尝试。其成功经验对于成都经济区其他7个城市乃至全国都有很强的借鉴和推广意义。成都经济区建设能否得到实质性的推进,能否取得较全国其他经济区更有特色的全面和深入发展,关键在于成都经济区"1+7"模式中统筹城乡改革能否实现协同发展,从而为经济区的全面合作发展创造良好的基础条件。本文对如何实现成都经济区统筹城乡改革协同发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成都经济区统筹城乡改革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政策协同和制度协同的思路,同时还提出了相应的实施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86.
张劲松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3):141-146
实现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由于行政区经济的封闭性致使经济区经济发展受到阻碍.区域政府的构建应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建立独立的区域管理委员会、建立跨行政区的协调管理机构、鼓励建立各类跨地区的民间组织、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地方政府官员绩效考核制度、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立法、建立区域政府间的协调机制等. 相似文献
87.
孙立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5-58
关中方言的教/着可以用如使令词让,用如被动介词被,用如依、像等;还可以与居然、竟然义的还字构成教/着NP还式。 相似文献
88.
赵姗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418-422
中原经济区城镇化进程中城乡文化资源融合存在流动不畅、国际化进程缓慢、政策和金融支持不到位、智能资源欠缺等问题。其产生的根源是思想观念落后、经济体制缺陷、政策法规滞后、管理体系不完善。因此,城乡文化资源融合必须实现优化,路径在于加强管理体制创新,完善政策保障机制;落实公共财政制度,健全金融支持机制;加大资源宣传力度,培育环境保护机制;深化市场体制改革,规范市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89.
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农业经济区的具体设想,即具备区域农产品生产总体发展格局是科学的,区域农产品生产有区域范围内的优势,区域农产品生产技术具国内领先水平,区域农产品生产是可持续的,区域农产品生产经营硬软环境是健康的等五项基本特征,利用好自然资源优势,农作物资源优势,水产资源优势,林竹资源优势等四大优势,先做好设计构建某类农产品生产的理想体系,打好构建"理想体系"的前期基础,建好农业科技教育的基本架构等三项工作,坚持有效益原则和可持续原则等二项原则,明确一条信念,即坚持做几年就会成功。 相似文献
90.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开明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8(3):1-5
福建地处台湾海峡西岸,北接“长三角”、南接“珠三角”,特殊的区位和竞合态势,是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新战略的重要背景。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福建主要优势有对台优势、港口优势和生态环境较好的优势。福建未来发展,不仅要积极参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更要通过闽台合作,提升自身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发展自己。近中期内,福建应主要在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壮大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建设生态省等5个方面努力奋斗,抢抓机遇,争取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建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为实现祖国统一,最终建成“环海峡经济圈”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