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456篇 |
免费 | 647篇 |
国内免费 | 152篇 |
专业分类
管理学 | 4850篇 |
劳动科学 | 561篇 |
民族学 | 263篇 |
人才学 | 910篇 |
人口学 | 591篇 |
丛书文集 | 5682篇 |
教育普及 | 1篇 |
理论方法论 | 1280篇 |
综合类 | 11012篇 |
社会学 | 1442篇 |
统计学 | 663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272篇 |
2023年 | 515篇 |
2022年 | 508篇 |
2021年 | 732篇 |
2020年 | 604篇 |
2019年 | 567篇 |
2018年 | 240篇 |
2017年 | 445篇 |
2016年 | 600篇 |
2015年 | 882篇 |
2014年 | 1881篇 |
2013年 | 1566篇 |
2012年 | 1761篇 |
2011年 | 1960篇 |
2010年 | 1753篇 |
2009年 | 1840篇 |
2008年 | 2014篇 |
2007年 | 1391篇 |
2006年 | 1359篇 |
2005年 | 1299篇 |
2004年 | 1150篇 |
2003年 | 1116篇 |
2002年 | 895篇 |
2001年 | 729篇 |
2000年 | 530篇 |
1999年 | 200篇 |
1998年 | 109篇 |
1997年 | 68篇 |
1996年 | 69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44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19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32.
33.
《封许之命》在文本结构、句式、用词及其所反映的赏赐制度等方面与一系列西周中晚期的文献有着较多的共通之处,由此可推断其文本应经历了数个阶段的变化。西周早期,在吕丁受封之初,应有原始的文字记录。西周中期以后,撰者参考册命文书的范式,在周初原始记录的基础上进行了整体文本的编撰和内容上的增改。春秋战国时期,已有文本又得到了一定的增补。《封许之命》在西周时期便由许国人整编并保存,成为许国贵族子弟学习的教本,春秋以后流入楚地。《封许之命》文本中的年代特征,提示西周中期以后是一些文书档案向作为典籍的《书》类文献转化的节点,而且显示地方诸侯也进行了文献整编活动。 相似文献
34.
和谐社会视域下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利益矛盾,协调社会关系,是党在执政治国中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转型的历史时期,利益主体复杂多元,社会阶层分化重组。因此,需要进一步优化执政党的利益整合机制。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正是我们党回应关键时期社会利益关系变化呈现出的新特点,强化执政党利益整合功能的必然体现。 相似文献
35.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应对机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外出口快速增长,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和争端频繁发生,这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首先分析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存在的缺陷,然后从几个方面提出对外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完善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政策性银行的特点、运作机制及职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政策性银行的特点、运行机制及其功能的准确、完整的认识,对我国政策性银行的运作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依据经济、金融及法学理论对对政策性银行的特点、存在根据、运行机制进行了分析,从而形成一个对政策性银行的一个比较准确、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37.
人才流失问题正严重威胁着西部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建立良好的人才机制和环境,开发人才和留住人才以应对WTO框架下的竞争新格局是西部国有企业当前乃至将来的迫切任务之一。本文认为,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企业家引进和选拔机制,建立公平的、富有激励性的西部国有企业留人机制和再造西部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是西部国有企业留住人才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8.
所谓真实的会计信息,是指生产会计信息的程序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法定规范标准,在所有重大方面都能公允地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会计信息。审计机制是有关审计主体权利和义务有机组成的系统,以及审计工作系统的有机结构及其固有功能和效能。 相似文献
39.
长期以来, 外空安全治理结构失衡, 美国为维护其全球霸权阻挠外空军控的国际努力。国际社会关于外空军控谈判正处于攻坚阶段, 同时也面临着美国的战略遏制与\ 相似文献
40.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多种原因,我国司法活动的评价机制与现代司法理念的内在要求存在着错位,在很多方面悖离了现代司法理念,从而加剧了司法信任危机。深入分析这种悖离及其原因,有助于探寻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并将司法评价机制纳入现代司法理念的轨道,以理念为视角去理性评价司法价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