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管理学   17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1篇
人才学   4篇
人口学   320篇
丛书文集   17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8篇
统计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贵州省岑巩县投入近4万元打造“关爱女孩”宣传一条路。广泛宣传“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样好”的新型婚育观念和保护妇女儿童的法律法规知识。  相似文献   
52.
宝山区作为国家人口计生委在上海的唯一“关爱女孩行动”项目试点区.确定了“一、二、三、四、五“工作、战略.即“一个重点”(以流动人口为重点).实行“两个转变”(工作思路、工作方法).采取“三个结合”(与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相结合、与日常工作相结合、与综合治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53.
江西省湖口县流泗镇围绕关爱女孩活动为主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活动,广泛深入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等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使关爱女孩活动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54.
张岩 《南都学坛》2003,23(6):106-110
娄家沟是豫北山村的典型代表,以其为个案可以折射出传统婚育礼俗变迁的特征:传统生育文化在20世纪50、60年代的转变主要表现在制度形态和组织方式上,表现在家族制度和功能的弱化方面,生育观念尚未发生变化;70年代以后,传统生育文化有所回归。社会经济政治背景是婚育文化研究的时间维度,地域环境则是空间维度,婚育礼俗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传统礼俗的原有制度约束趋于形式化。  相似文献   
55.
当前,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要求,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逐步走向全面、协调、均衡和可持续发展的新形势下,针对群众中还存在旧的婚育观念、生育文化的影响和人口结构中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问题,  相似文献   
56.
一、新家庭计划活动开展以来的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自1993年以来,新家庭计划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省推广开来。到1998年初,全省所有的县(市、区)和2/3的乡镇开展了这项活动,60%左右的家庭参与了此项活动(“新家庭计划活动研究”课题组,1998)。这与省委、省政府在“九五”期间提出的目标趋同。  相似文献   
57.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本身也是文化的一种形式."春"这一常用字,在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与农事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同时,由于"春"特殊的自然特征,它也成为中国人"性事"与"婚育"的文化象征符号."春"与农事、性事、婚育的关系建构了中国特有的"春"的文化内涵,成为绚烂的中国文化极有韵味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8.
59.
60.
人口负增长形势下,考察育龄人群婚育行为的影响机制及其潜在变化,对于全面理解当前年轻人的晚婚和低生育行为、制定有效的家庭支持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2006~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高等教育对初婚和生育行为的影响及其随时间变化趋势,重点检验了高等教育扩招以来原生家庭社会阶层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接受高等教育会显著推迟个人的初婚年龄,减少其生育数量;随着时间的推移,高等教育对个人初婚年龄的推迟效应在年轻队列中明显增强,但对生育数量的抑制效应有所减弱。在原生家庭社会阶层较低的群体中,高等教育对生育行为的抑制效应更为显著;不过,相应异质性并未随时间扩大。在年轻的出生队列中,较高社会阶层出身的高等教育学历者实际生育的数量显著更低,反映了家庭成长环境及价值观念对高学历年轻人生育行为的重要影响。基于此,文章强调生育支持政策体系的建构应当重视不同群体生育状况的异质性,有针对性地设计政策干预,为育龄人群的家庭构建行为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