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6篇
人才学   2篇
人口学   5篇
丛书文集   10篇
理论方法论   4篇
综合类   27篇
社会学   27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村地区的彩礼在过去的几十年间飞速上涨,目前已经成为农村家庭的沉重负担,高额彩礼被认为是剥削现象.本文利用2014年中国九省241个村庄的专项调查数据,使用分层回归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农村地区彩礼的代内剥削和代际剥削现象.研究结果表明,高额彩礼下家庭内兄弟之间稀释型的代内剥削是存在的,但关于兄弟对姐妹的替代型代内剥削并未得到证实;代际剥削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结婚队列中越来越严重,结婚时即分家愈发普遍,彩礼要价也越来越高,彩礼更多地"资助"到新婚家庭.男方父母是高额彩礼代内剥削和代际剥削的最终承担者,这对于他们的生计和养老带来极大挑战.  相似文献   
2.
孙淑敏 《西北人口》2010,31(1):42-46
论文采用访谈和观察的方法,对甘肃省东部蔡村青年男子的择偶困境进行了研究。论文指出,青年农民工的流动使得流出地农村青年男子的择偶难度加大:彩礼飞涨,家庭负担加重;凑合婚增多,婚姻的不稳定性提高等等。贫困地区青年男子的择偶难问题成为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城市发展过程中,从婚恋方面对于农村的又一次剥夺。应该把解决农民工的婚姻问题纳入关乎社会和谐与整个社会发展的意识形态中来。论文是对有关农民工婚姻问题研究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3.
婚约在许多国家作为结婚的前奏被普遍采用,在我国更是根深蒂固,虽然婚约在今天对当事人没有强制性的约束力,但是仍然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4.
5.
借婚姻索取财物是我国婚姻法中的一个概念,但是由于婚姻法并没有对借婚姻索取财物一词做出明确的解释,致使人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一概念时产生很多困惑。笔者对在理解和运用借婚姻索取财物一词时所遇到的困惑做了详细的分析,笔者通过回顾我国婚姻立法的发展历程,得出借婚姻索取财物一词已经失去其法律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彩礼既为“财”又为“礼”,在婚姻实践中兼具支付属性与礼仪属性。在婚恋转型的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面临“找不到”“结不起”和“稳不住”的婚姻风险。随着婚姻风险加剧,彩礼给付作为地位平等的男女双方之间的婚约要件,能够有效约束双方行为,在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稳定性上发挥了积极作用。高额彩礼在实践中有了新的双重属性,其中支付属性体现为全国市场与本地市场的婚姻价格波动,契约属性则体现为约束婚恋行为与规范婚姻秩序。  相似文献   
7.
彩礼是订婚时男方向女方或女方家庭赠送一定数额的货币或实物,作为一种社会习俗一直顽强生存于民间,在国家法与社会习俗的交锋中激荡。彩礼研究具有高度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但鲜有对彩礼的国家规制问题的深入研究。男权社会下的社会化补偿、代际剥削与代际责任、两性议价能力差异、脸面和信号传递共同构成彩礼的制度成因。彩礼在国家治理中的负面影响和彩礼意义的功利性,决定国家规制彩礼的合理性。彩礼功能的可替代性和彩礼实践的情境主义,让国家规制彩礼具有可能性。婚俗改革试验区等制度试验,释放出构建新时代婚姻观的政策信号。法律应积极引导彩礼的现代化转化,淡化彩礼的补偿意义,剥离与婚约的依附关系,将其与嫁妆共同定义为男女方家庭对新家庭的均等经济支持。  相似文献   
8.
对山东省S村的调查发现,农村地区彩礼形式日益多样,且数额在逐年攀升,已超过农民正常家庭年收入的几十倍之多。运用布迪厄实践社会学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发现家庭帮衬成为农村青年婚姻中高额彩礼的动力机制和保障机制。首先,家庭帮衬作为农村青年男女缔结婚姻的重要价值之一,形塑了婚姻对象的选择范围,在区域内的通婚场域中,性别失衡所致的位置差与作为象征资本的彩礼转化是高额彩礼形成的动力机制;其次,彩礼分配维系的社会联结,以及所象征的支配力量,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再生产,使家庭帮衬成为彩礼分配的义务性结果,使付出方成为权益方,从而成为高额彩礼形成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婚姻匹配问题(即谁与谁结婚问题)是婚姻经济学中的重要问题,婚姻匹配问题的研究自延迟匹配机制提出以来已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近年来随着实证工具、方法和微观数据的不断完善,婚姻匹配的实证应用越来越多。但从现有的研究来看,运用匹配理论对婚姻问题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探讨在中国仍然较少,相关实证研究更少。本文首先论述8种主要的婚姻匹配模型及其在实证研究上的应用及各类模型的适用条件及改进空间。其次阐述各种婚姻匹配模型在估算婚姻收益及其影响因素、结婚率及其影响因素、婚姻市场的正向匹配及其成因、彩礼和嫁妆、结婚和离婚等多个领域的实证应用最新进展。最后介绍婚姻匹配模型在中国婚姻市场的相关应用研究。决定婚姻匹配的因素众多,有诸如收入、教育水平、年龄、宗教、外貌等因素,但以往的研究较多使用对数线性模型对婚姻匹配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直接利用匹配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是婚姻经济学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从实证和理论角度利用婚姻匹配模型对影响婚姻形成的因素进行研究有利于理解中国婚姻市场的稳定,中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化,婚姻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康乐县M村婚姻支付的持续上涨,不仅影响着娘家与婆家的经济状况,还影响到双方在姻亲关系中社会地位的变化以及姻亲关系的稳定和良性运行,带来了不少的家庭和社会问题。M村的个案表明,彩礼和嫁妆是婚姻支付中的主要形式,对于姻亲关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